遠景基金會

  • 王信賢(Hsin-hsien Wang)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
Published 2023/12/26

2023年「拜習會」與兩岸關係

2023年11月15日習近平前往美國舊金山參加APEC峰會,並與美國總統拜登展開會談。(圖片來源:http://english.scio.gov.cn/topnews/2023-11/16/content_116819205_8.htm)


2023年「拜習會」與兩岸關係


王信賢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


 2023年11月15日習近平前往美國舊金山參加APEC峰會,並與美國總統拜登展開會談,這是繼2022年11月兩人在印尼峇里島參加G20的會面,並歷經「間諜氣球事件」後,又再次正式會談。這場被中共喻為「重返峇里島,通往舊金山」的「拜習會」,直到中共外事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兼外交部長王毅、中共財經委辦公室主任兼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分別代表中國外交與經貿高層相繼訪美後才告確定。這場會晤可用「各取所需」、「止跌回穩」、「鬥而不破」、「改善難度高」來形容。

美中雙方各取所需

 首先,從北京角度來看,是要營造與美國「平起平坐」形象,並在會晤地點與形式上凸顯習近平高於其他國家領導人,作為目前中國面臨諸多內部問題背景下的重要內宣。而從美國角度來看,首先是擔心雙方的軍事衝突,其無法承擔在俄烏與以哈之外的戰爭風險,且在美國大選可能隨時起跑之際,面對可預期來自共和黨的挑戰,拜登政府也要展現其具有管控全球秩序的能力,特別是跟中國之間。且也需要處理毒品氾濫問題,也因此在雙方達成的協議中,「芬太尼」的管制為一重要議題。

止跌回穩、鬥而不破

 至於「止跌回穩」與「鬥而不破」,從美國的角度來看,美中之間可以競爭,但是不要演變成衝突。習近平在會議裡頭提出衝突對抗後果誰都不能承受。所以雙方其實有共識,這也體現在「五根支柱」與具體的合作事宜上,包含共同樹立正確認知、共同有效管控分歧、共同推進互利合作、共同承擔大國責任、共同促進人文交流等。

 不過,雙方仍有各執己見、各說各話的部分,尤其是台灣問題與科技管制這兩大議題。其中,新華社的通稿提到,習近平「深入闡述」台灣問題立場,這表示雙方並無共識,值得留意的是習近平要求美方應該將不支持台獨表態落實在具體行動上、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這樣的表述是新說法,可歸納為「反獨」加上「反武裝」。此外,美國匿名官員透露拜登提到台海和平穩定與維持現狀,但從北京的角度來講,維持現狀不夠,所以習近平還提出來需要走向「更廣泛的解決方案」,這都是雙方有分歧之處。

 而美方在會議簡報中提出,北京規劃2027年或2035年採取對台軍事行動,報導指出習近平突然臉色改變,強調「沒有這樣的計畫、沒有人跟我討論過這個」。這段話的箇中意涵是中共對台統一可能在時間表中,但武統都是美方與國際媒體提的。更準確來說,武統其實取決於美中關係。此外,習近平也呼籲美國嚴肅看待對美方對中國的出口管制、投資審查,採取行動取消單邊制裁等,然而,美國在此議題並未鬆口,畢竟這是目前美對中「卡脖子」的利器,特別是在中國經濟持續下行之際。

僅止於緩和、改善難度高

 最後,美中兩大強權戰略競爭是長期的,不可能短暫一、兩場會議而改善,此一會面頂多只是緩和雙方的關係。兩大強權的博弈是全球性的,而此「全球一盤棋」可分為區域與議題兩個軸線來看,我們須注意雙方在哪些區域,哪些議題各自是競爭、是合作還是對抗,且也可能因時間而改變。

 在此情況下,盟國可能面臨考驗,夾在中間的中小型國家策略要非常靈活。澳洲是最明顯的例子,可謂「春江水暖鴨先知」,去年峇里島的拜習會後,澳洲總理就與習近平會晤,接著澳洲外長也訪問北京,最近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也登陸訪問,澳洲在戰略上站隊在美國一方並沒有改變,但在戰術上,其處理與中國的關係非常靈活。日本首相在此次APEC峰會也短暫與習近平會晤,且中日韓三國可能重啟峰會。

 目前美中兩大無法妥協的地緣政治及科技戰,台灣都是風暴中心,這也是為何在去年拜習會,習近平會提出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中美政治基礎的基礎,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之故。目前跨太平洋的兩大強權間都已經開始對話、管控風險,海峽兩岸亦有此必要,2024我國總統大選不管哪一組合勝選,都有必要與北京對話以管控台海風險。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