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丁樹範(Arthur S. Ding)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
Published 2023/10/25

後冷戰時代結束的意義:回到過去?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今年9月13日在華府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學院演講,指出現在是後冷戰時代的結束。(圖片來源:https://twitter.com/POTUS/status/1704212511933845715/photo/1)

 

後冷戰時代結束的意義:
回到過去?

 

丁樹範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於今年9月13日在華府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學院(SAIS)新廈啟用典禮時闡述拜登政府如何看待現在的國際局勢狀況,以及如何從現在走到未來期待的局勢,公開指出「我們現在經歷的比後冷戰秩序挑戰更大。現在是後冷戰時代的結束」(But what we’re experiencing now is more than a test of the post-Cold War order. It’s the end of it.)。 

問題是後冷戰時代結束的軍事意義是什麼?

 1991年12月25日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辭職,蘇聯最高蘇維埃(Supreme Soviet of the USSR)於翌日通過決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這使立國69年的蘇聯作為主權國家不再存在,而開啟了蘇聯解體過程。

 蘇聯和美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因為諸多原因從二戰時共同對抗德國和日本侵略的盟友變成誓不兩立的敵人。不但如此,彼此還各自拉幫結派建立盟友關係,甚至建立協防條約。典型的例子是美國在歐洲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防止蘇聯可能入侵歐洲;美國也和包括台灣在內的諸多亞洲盟邦簽訂雙邊協防條約,防止蘇聯或中國的可能侵略。蘇聯也建立華沙公約組織(Warsaw Pact)。

 美國和蘇聯也從事武器發展競賽,典型的例子是彼此各自發展和部署大量核武器,其威力和數量足以摧毀地球幾百次。為此,彼此又展開核武裁減和控制談判。此外,美國和盟友建立範圍廣泛的「巴黎統籌委員會」(正式名稱為「輸出管制統籌委員會」),針對蘇聯主導的經濟互助委員會(COMECON)國家實行禁運和貿易限制。美國和蘇聯進行從軍事、經濟、到意識形態的全面性競爭。彼此都把國家安全放在經濟利益之上。

「後冷戰時代的結束」逐漸把國際現況帶回到過去

 蘇聯解體後,美國和西方國家主要的敵人不復存在。北約一度被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稱為腦死的組織;歐洲國家大幅削減國防預算;西方各國國防工業進行大規模整併,其規模趨於縮小;同時,西方主要國家製造業在降低成本概念驅動下大量外流造成製造業空虛。軍事為主的安全概念被新生的概念取代,例如,合作安全和人類安全,其結果是國家安全議題越來越多樣化,國安部門在不同概念間自我競爭。全球化出現使經濟規模迅速擴大,因而讓人們享受價廉物美的產品和服務,也使全球利益與共,形成民主國家和威權國家的水乳交融。

 布林肯說的「現在是後冷戰時代的結束」逐漸把國際現況帶回到過去。美國和中國昔日共同制衡蘇聯和經貿合作的壓艙石被彼此相互競爭霸權取代,就像二戰時美國和蘇聯合作關係在二戰結束後不復存在一樣。美國積極恢復冷戰時期和盟友的合作關係,從北約、美日、到美韓同盟關係;甚至,新的關係被建立,包括美英澳(AUKUS)、美日韓,以及美日澳印四邊安全會談(QUAD),以及美國和南太平洋國家的關係。

 美國和盟友軍事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和軍事圖像的資訊共享(data sharing)在諸多軍事演習裡被積極引入。美國投入大量資源研發包括人工智慧和量子電腦,期待在軍事科技能創新領先。美國考慮對核武器測試以確保必要時的可靠性。美國逐漸建立起對中國的武器和科技出口管制制度,並聯合許多國家共同實施管制。美、中就發展制度形成民主vs. 威權的競爭,且此制度之爭似有滑向意識形態競爭趨勢。中國沒有坐以待斃。中國強化和俄羅斯的合作,且放鬆對北韓的限制,使中、俄、北韓及伊朗聯盟之聲甚囂塵上。中國強化核武器的部署,俄羅斯也擬測試其核武器的可靠性。中國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以及全球文明倡議,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試圖在制度與經濟和美國競爭對抗。其結果是安全逐漸取代經濟成為優先考慮。

 後冷戰時代結束的軍事意義是什麼?我們是不是回到冷戰結束前的過去了?答案是這個趨勢益趨明顯。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