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林世嘉(Shih-chia Lin) 臺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
Published 2021/07/16

WHA 74:全球賽局與臺灣未來推案策略

第74屆世界衛生大會(WHA 74)已於5月31日閉幕,重點議題仍是圍繞在COVID-19疫情對民眾健康造成的威脅,以及如何消弭疫情中的全球疫苗不平等。
(圖片來源:https://www.iapb.org/news/world-health-leaders-adopt-two-new-ambitious-global-eye-health-targets-for-2030/)

 

  

  WHA 74:全球賽局與臺灣未來推案策略          

 
 
林世嘉
財團法人臺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
   2021/7

 

 

 第74屆世界衛生大會(WHA 74)已經於5月31日閉幕,綜觀全會各國之發言與重點議題,仍然是圍繞在COVID-19疫情對民眾健康造成的威脅、以及如何消弭疫情中的全球疫苗不平等,但與此同時,在COVID-19疫情的全球賽局之下,仍能看到各國爭取利益最大化的各項作為以及由此而來的國際互動。

 以當前最受關注的「疫苗民族主義」議題而言,即可以看到最為標準的「囚徒困境」:在各國選擇「合作」(僅購買必要額度的疫苗)時,優先選擇「不合作」(自行大量購買疫苗)的國家將能夠取得更多的利益,因此對於每一個國家而言,「搶購疫苗」就成為了必然的決策,抱持著「不搶則失分」的心態,最終造就了全球疫苗的強烈分配不均。

 在國際層次而言,WHO或是其他的全球機制,其任務則是緩解此一困境,平衡各國利益與全球利益間的矛盾,讓有能力取得更多疫苗的國家願意釋出配額,去援助脆弱與高風險的地區;此即為COVAX的使命,雖然到目前為止,COVAX仍受限於嚴重的資金缺口與疫苗產能不足,但也仍然向中低收入國家提供了8,000萬劑疫苗。WHO作為全球機制固然有其「化解囚徒困境」的「理想主義」的宗旨與使命,但各國藉由WHO去遂行各種行動,來最大化其國家利益,亦是符合「現實主義」的運作;這也凸顯了,觀察當前全球衛生治理的重點已不再只是健康與科學,而是必須納入外交與政治的因素。

 而從今年大會的幾項決議中,也可以看到WHA作為全球衛生的最大的「競技場」,要處理的問題也早已超過科學本身。

 舉例而言,今年大會通過「巴勒斯坦被占領領土與敘利亞被占領領土衛生情形」一案,該案關注的是1967年「六日戰爭」後,以色列占領的巴勒斯坦屬東耶路撒冷,以及敘利亞屬戈蘭高地二區域民眾的健康情形,並且訴求即使前述爭議區域之主權未有定論,但仍授權WHO、聯合國組織與巴勒斯坦政府,能夠在當地進行人道行動與衛生援助,以保護民眾健康。

 然而,隨著近期以巴衝突升溫,以色列與其盟友期望的是「減少國際對巴勒斯坦等地區被占領一事的關注」,相反地巴勒斯坦與其盟友則訴求「更大的國際關注」。雙方在今年的WHO治理會議中也進行富含政治算計的「過招」。

 首先,以色列於今年1月WHO執行委員會中提案,要求有關巴勒斯坦等被占地區的討論限縮為一份定期「進度報告」,從大會的常規議程中移除,此提案在會議上經投票後否決。

 伊斯蘭國家也隨即在5月大會中「回敬」對方,提出一項決定草案,除要求WHO與聯合國機構持續進入該區域進行實地監測,更要求讓巴勒斯坦衛生部門能夠在該地具有更高的行動權限,例如提供COVID-19醫藥品、救護傷員與人道主義者、強化衛生系統等;此外更透過本年度全球對心理健康議題的關切,敦促「WHO評估該地區人民因長期空襲轟炸而導致的心理健康問題」,直指以色列的侵略行為造成的損害。此項討論罕見地進行記名表決,最終以97國投票,83國支持、14國反對通過該決定。

 另一個同樣具有政治色彩的議題則是「擴大教廷參與WHO」一案,教廷自1953年以來,即以「非聯合國會員國之國家」的定位,定期受邀以觀察員身份出席大會,而在今年大會通過了一份決議,不僅將常態性邀請教廷出席大會,也明文賦予教廷參與WHO事務的更多權利,例如,教廷可以參加WHA以外的各項治理會議(具體包含執委會、規畫預算委員會等)並具有發言權;教廷可以就牽涉自身之議題提出決議與決定草案(但未有表決權),簡言之,此一決議將教廷的與會權限,提升到如巴勒斯坦的「常態性觀察員」地位(甚至較巴勒斯坦而言,還能參與更多的理事會議)。

 觀察巴勒斯坦案,可注意到該國利用健康福祉當作論述核心,最終創造了符合國家利益的成果;而在教廷案中,則可以發現,即便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仍可透過決議文擴大其在WHO之中的權限,兩者皆透過了健康福祉的論述,而取得了實際上的利益,均是臺灣未來推案可參考的寶貴實例。

 本文並非建議臺灣放棄歷年來對於貢獻全球衛生的承諾,亦非質疑WHO作為衛生專業組織的專業性,更非要定論公共衛生政策中「政治」與「科學」孰輕孰重,而是要指出,參與國際組織必須考慮到國際行動中現實主義的一面,利用COVID-19疫情所帶來的全球賽局,去推動與提升臺灣能夠透過WHO取得的資源或是參與的權限。

 臺灣長期因中國阻礙,而缺席了聯合國與全球事務的討論,因此保有對於現實政治的靈敏的「嗅覺」則更形重要,利用各項契機去撬動臺灣的參與,讓臺灣案不只停留在「二對二辯論」,或是「專業參與」、「專家出席會議」等有限的聲量與討論之中。在國家健康與全球健康賽局中,納入更廣泛的國家利益考量,或是在國家利益的戰略中,強調健康福祉的影響,將是臺灣全球衛生參與上,不可忽視的策略。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