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林世嘉(Shih-chia Lin) 臺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
Published 2021/06/30

病毒溯源的紛爭與全球衛生改革

早在疫情爆發之初,武漢病毒研究所即一直是「實驗室洩漏」論的核心。
(圖片來源:http://www.whiov.cas.cn/gkjj/ysfm_160228/)

          

  

  病毒溯源的紛爭與全球衛生改革
     

        林世嘉
臺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
   2021/6

 

  全球針對COVID-19病毒溯源之爭論持續延燒,眾多「陰謀論」、「機密資料」甚囂塵上,固然凸顯溯源調查「政治性」的一面,但從幾份WHO專家調查團報告、第74屆世界衛生大會決議及科學家連署聲明等文件中,依然證明溯源調查有其「科學意義」,且透過了解病毒的起源與爆發的傳播鏈,將能協助全球更好地因應未來潛在的疫情。

  早在2020年疫情於全球大規模爆發時,國際即有「要求WHO派員赴中國調查病毒起源」的呼聲,但當時此舉大多被認為是在「甩鍋」,以排解各國防疫政策失當的國內民怨壓力。

  病毒溯源調查除了成為各國轉移政治壓力的抒發管道,在疫情最嚴重的美國,也成為了政黨政治角力的工具。儘管前屆川普政府一再強調「實驗室洩漏」為病毒的可能起源、必須加以重視和研究,但是在川普的國際政治印象不佳(例如退出WHO)、國內民眾的反感(種族歧視、不尊重科學等印象)下,其呼籲並未獲得重視。

  但在川普卸任、拜登上臺之後,美國白宮於2021年5月26日發表聲明,指出拜登早在2021年初即要求情報機關調查疫情之起源,而在5月收到第一份報告後,因為「情報單位內部對於病毒起源存在分歧」,更下令必須要在90日內,提出更加詳盡的報告。

  從拜登政府重啟病毒起源調查的時機,可以再度看到病毒溯源調查「政治性」的一面,美國國內疫情已初步穩定,且正在透過疫苗外交重回國際局勢,此時再提病毒溯源調查,不僅可強化國內與國際對拜登抗中的印象,又能凸顯川普執政的無作為與無能。

  而在6月13日G7發布的聯合公報中,提及需「調查、報告和因應來源不明的疫情」,並要求WHO召開「第二階段的病毒溯源調查」,WHO幹事長也於G7會期表示,在WHO專家團赴中國調查期間,中國並未「充分合作」,專家難以取得疫情之原始數據。此舉亦被外界猜測是為2022年WHO幹事長連任選舉佈局。

  早在疫情爆發之初,武漢病毒研究所即一直是「實驗室洩漏」論的核心。除了該所過去曾採用蝙蝠身上的冠狀病毒,執行「病毒功能增強」(gain-of-function)研究外,美國的情報單位指出,2019年11月時,有3名武漢病毒研究所負責冠狀病毒研究的工作人員,罹患了和COVID-19症狀相當類似的疾病;而在2012年,6名為武漢病毒研究所於雲南採集蝙蝠糞便樣本的礦工,也曾罹患類似的疾病。這些傳聞皆加劇了武漢病毒研究所「洩漏病毒」的疑慮。

  2020年2月29日來自8個國家、27名專家,於全球知名醫學期刊「the Lancet」(刺胳針/柳葉刀)發表聯合聲明,強烈譴責「病毒為非自然起源」的主張,自該篇聲明起,「實驗室洩漏」論的聲浪便沉寂下來。

  然而該篇聯合聲明亦不無可疑之處:一方面試圖對科學研究方向下「指導棋」,違反科學開放求證的精神;另一方面,非政府組織「美國知情權」(USRTK)透過美國資訊自由法所取得的電子郵件中,發現該篇聲明的主要執筆人達薩克(Peter Daszak)博士,長年領導的非營利組織「生態健康聯盟」(EcoHealth Alliance)多年來將美國國家衛生院、美國國際開發署之捐款,補助予武漢病毒研究所進行病毒功能增強研究;然而達薩克博士並未列名第一作者,也未揭露其利益關係,甚至還成為2021年2月WHO病毒溯源國際專家調查團的一員(而非其他由美國官方提名之專家)。

  2021年6月4日,原本大力反對病毒起源為實驗室洩漏的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院長佛奇(Anthony Fauci),公開呼籲中國公布應武漢病毒研究所3名人員以及6名礦工醫療紀錄,認為這些紀錄可能為武漢肺炎起源提供重要線索。然而佛奇也是病毒溯源風暴的一份子,其所任職的美國國家研究院,多年來透過前述「生態健康聯盟」,補助武漢病毒研究所進行病毒功能增強研究,即使在歐巴馬執政時被國安體系制止中斷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仍有在審查時「放水」的紀錄,近期也被媒體揭露。

   另外,亦有報導指出,川普執政時期便曾進行「實驗室洩漏」論的調查,該調查由國家安全顧問博明主持,但在調查完成之際,卻有國務院的工作人員警告長官「不要打開潘朵拉的盒子」。據羅格斯大學化學和化學生物學董事會教授埃布萊特(Richard Ebright)稱,除了武漢病毒研究所外,世界上只有另外兩個實驗室,分別位於德克薩斯州加爾維斯頓(Galveston)和北卡羅來納州教堂山(Chapel Hill),正在進行類似的研究。不禁令人聯想,其實美國內部也一直在做蝙蝠病毒研究,在川普時被發現,擔心被甩鍋回美國。

  病毒溯源的工作一直受到重重阻礙,根據2020年5月通過之WHA73.1號決議文成立的「WHO病毒溯源小組」,直到2021年1月14日至2月10日才真正得以進入武漢進行實地調查,且從團隊成員、調查行程乃至於成果報告,皆是中國「放行」後才得以公開。

  調查團於2021年2月9日在中國召開記者會,強調「特定中間宿主向人類的傳播」為最有可能的病毒起源,其次依序為「動物向人類的直接傳播」與「食品冷鏈的傳播」,而「實驗室洩漏」則被評估為「極度不可能」(extremely unlikely);在調查團於2021年3月初發表報告正文後,引起了大量的爭議。

  2021年3月30日14個國家政府發布聯合聲明,2021年5月14日18名全球知名科學家在Science期刊發表聯名信,皆指出調查團報告的不足。科學家認為,該份報告不僅對各項假說的驗證方式、參考資料與評估標準並未詳實說明,因而更凸顯了「實驗室洩漏」的假設,必須與其他假設一視同仁、進行資料分析的重要性。

  在此議題已經高度政治化之時,爭議也帶來了機會:各國均認為必須對WHO進行更為基礎性的改革。

  本年第74屆世界衛生大會已經決議,要在9月中召開一項開放給所有WHO會員國申請加入的「WHO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防範因應會員國工作小組」,工作小組的目的是審議WHO近一年來成立的各個COVID-19獨立審查委員會的報告,並討論如何落實這些報告與建議,以改革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的因應能力。

  此外,大會也通過決議,將於11月召開「WHA特別會議」,討論未來將訂定的一份「全球大流行公約」,此一公約將用來補充既有的國際衛生條例(2005)、強化全球大流行的防範和因應能力,並且提升全球衛生治理的透明程度和課責程度。

  對於臺灣而言,需判讀病毒起源爭論中的「政治意涵」與「科學意義」,利用從疫情起源議題開始的全球衛生治理的改革浪潮,去爭取加入更多元的相關多邊機制、甚至爭取成為公約締約方,將是擴大臺灣全球衛生參與、擴大臺灣外交空間的重要行動方向。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