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spect Foundation

  • 張建一(Chien-yi Chang)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兼院長
Published 2024/12/24

不再以GDP成長率論英雄的中國經濟

《新華社》12月3日發表評論稱不能簡單以GDP論英雄,應是早就預知今年經濟成長無法達到5%。(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不再以GDP成長率論英雄的中國經濟

 

張建一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

 

 中國的官方媒體《新華社》12月3日發表評論稱:「GDP強調量的概念,並不能全面反映經濟活動品質和效率,當前的中國經濟,更注重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而不是簡單以GDP論英雄。」不知是否中國內部早就預知今年經濟成長無法達到5%,更甚者,未來幾年5%以上的經濟成長率可能都不會出現在中國統計數據中了。

中國5%的經濟成長率低嗎?

 2023年,中國人均GDP為12,070美元,是十年前的兩倍。根據馬基特(IHS Markit)的預測,未來短期(1-3年),中國人均GDP成長率為4%-5%,中期(5-10年)將下降為3%-4%。如此,中國在2035年人均GDP將可達到20,000美元,但這是美國1960年代的水準。換言之,當前中國5%的經濟成長率相對其他GDP大國其實不差,但若以人均GDP來看,在只有12,070美元基礎下,當前的經濟成長率確實無法將中國人均GDP進一步快速往上提升,更有可能陷入中等所得成長陷阱。GDP成長率高,人民福利(welfare)未必更好;但GDP成長率低,甚至停滯與衰退,人民福利幾乎一定下降。

利用GDP衡量人民福利確實有其不足之處

 GDP是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縮寫,是指經濟社會(即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它是對一國(地區)經濟在核算期內所有常住單位生產的最終產品總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顯示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簡單來說,GDP就是要用來衡量一國的經濟福利,除以人口數就是表示衡量一國人民的平均經濟福利。當然,任何指標都有其缺點,特別是福利在很多構面是質化主觀的感受。

 早在五十多年前,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的胞弟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Kennedy)在1968年參選美國總統時就曾說:「GDP衡量一切,卻不包括那些使生命有價值的東西。」這段話直指GDP的衡量方式忽略人類的主觀價值感受,例如人民的幸福度。至於可以客觀或設算的數據應納入而未納入GDP計算一直也是很多經濟學家關注的重點。2022年,英國三位經濟學家聯合撰文指出要解決目前全世界一味追求經濟成長而忽略產生的負作用,關鍵在於「超越GDP,改變我們衡量經濟成長的方式」。他們認為當前在衡量經濟活動的貨幣價值(亦即GDP)時並未納入許多對我們生活品質造成損害的「壞事」,因為這些會降低人們的福利,而根本沒有被考慮進傳統的經濟帳中:例如社會的不平等、自然資源或生物多樣性的耗損等。

 事實上,經濟學家也清楚從1953年使用至今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已經無法精確衡量一國或地區的經濟福利了。因此SNA在2023年已經架構一個新的體系,並將從2025年開始實施。在此,我們也期待SNA真的能提出一個能代表一國或地區人民的經濟福利計算公式。

GDP成長率本來就不是用來論英雄的

 最後,有趣的是,《新華社》一文最後指出:「相比於速度,評判經濟好不好,我們更要看發展動力是否強勁、經濟結構是否合理,看創新驅動力是否更強了、發展是否更協調了、綠色底色是否更厚重了、開放水平是否更高了、老百姓是否更幸福安康了。」沒錯,人均GDP原來想要衡量的就是老百姓是否更幸福安康。

 中國過去長期以高GDP成長率引以為傲,甚至以此跟先進大國論英雄,進而向世界宣告中國人民在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市場經濟體制下是如何的幸福安康!眾人皆知過去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是來自於大量補貼工業生產製造,以及房地產不當快速擴張所致,而非人民實質需求快速增加。此由其14億人口規模、18兆美元的GDP規模,但消費占GDP比重竟然不到四成即可得知。而當前工業生產過剩與房地產泡沫不只拖累中國經濟成長,也使中國人民的幸福度大幅下降。

 2023年,全球排名第三的管顧公司益普索(Ipsos)公布一份「全球幸福指數」報告,而中國人的幸福感竟然排名全球第一,這顯然不符合全球大多數人的直覺。事實上這份報告調查的來源是線上訪問了32個國家合共22,508名75歲以下的成年人,而中國受訪者有1,000人,且這1,000人的樣本是比中國一般普通人口更都市化、教育程度更高或更富裕的人,可見此份報告確實無法反應全中國人民的幸福程度。同年,另一份由聯合國發表的《2023世界幸福報告》中,中國只排第64位。

 其實,中國不再以追求高經濟成長率為執政目標,在某方面是正確的。若中國政府真的將中國人民的幸福安康放在執政目標首位,就應誠實面對當前內部房地產問題所引發中國人民信心低落進而幸福度大幅下降,以及大量補助生產導致世界各國對其意圖獨霸全球製造業的疑慮,進而提出正確具體的對策解決這兩大問題。如此不只中國人民的幸福感能快速增加,全球也可能因中國的自我約束而提升幸福度。

Editor’s Note: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publication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flect the policy or the position of the Prospect Foundation.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