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spect Foundation

  • 蔡東杰(Tung-chieh Tsai)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特聘教授
Published 2024/11/14

近期北韓升高挑釁與派兵烏克蘭之意涵與影響

2024年6月普丁回訪平壤,雙方簽訂《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約定任何一方在受到第三方攻擊時將相互提供支援。(圖片來源:https://www.hani.co.kr/arti/politics/politics_general/1145735.html)

 

近期北韓升高挑釁與派兵烏克蘭之意涵與影響

 

蔡東杰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特聘教授

 

 在結束2018年以一系列密集雙邊對談為主的短暫「微笑外交」之後,北韓不僅在2019年以破紀錄之頻繁飛彈試射,再度重返以「極限挑釁」為主的傳統對外策略,尤其繼2020年炸毀開城聯絡大樓並重新部署軍隊至非軍事區,金正恩更在2023年終止作為和平象徵的《2018年軍事協定》,並正式宣示「放棄統一」,稱南北關係不再是「同族」而是處於「敵對」或「交戰」的兩國關係,接著在今(2024)年,除了廢除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民族經濟協力委員會和金剛山國際觀光局等三個機構,更強調南韓乃為「頭號敵對國家、永遠的主敵」,至於10月決定炸毀境內與南韓連接的鐵路與公路,永久切斷並封鎖南部國境,更讓雙邊關係跌入谷底。於此同時,在南韓國家情報院於10月18日發布新聞表示北韓已在月初向俄羅斯對烏克蘭作戰前線派出上萬名支援兵力後,各方隨即確認並證實北韓士兵在更換俄羅斯裝備後,甚至已加入實戰並出現傷亡。

從半島到烏克蘭:近期北韓之積極作為

 事實上,金正恩在2023年9月前往俄羅斯與普丁會面(此為2019年6月後之再度出訪),隨後2024年6月普丁回訪平壤,雙方並簽訂一份《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約定任何一方在受到第三方攻擊時將相互提供支援,此後兩國關係便急遽升溫。

 以此為背景,北韓出兵烏克蘭將在短期內帶來某種「雙贏」結果:由於俄羅斯自2022年以來已三度徵兵擴軍,在戰爭前景未明之下,北韓的人力支援不啻雪中送炭;相對地,後者則可藉由此一「勞動輸出」賺取珍貴外匯,並獲得俄羅斯挹注以落實軍事突破,尤其是彈道飛彈技術,甚至還可趁機增加實戰經驗以強化對南韓嚇阻。

火上加油:全球與區域危機升溫之前景

 儘管如此,此舉已為未來區域與全球格局埋下若干值得觀察之變數:首先在區域部分,伴隨前述南北韓對立升高態勢,以及北韓聲稱截獲南韓方面飛至平壤上空的無人機,半島危機顯然繼續加溫;其次,包括俄朝互動密切、北韓飛彈投射與核武能力提升,乃至半島衝突深化,這些顯然都不符合北京的利益,其發展將如何影響中俄雙邊與中俄朝三方關係有待追蹤;第三,雖然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未定,一旦北韓威脅加劇,總能帶來深化美日韓戰略合作之效果,這點亦絕非北京所樂見;第四,在烏克蘭前線方面,隨著戰事拉長,歐洲原本開始瀰漫某種或有利於俄羅斯與戰爭結束之「厭戰」氛圍,但北韓參戰將拉高對立態勢,再度為衝突帶來不確定性;更甚者,猶如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指出,隨著以中俄為核心「反同盟」之強化,特別是當北韓成為俄烏之外正式參戰的一方,「第三次世界大戰」或許已然開打。

 當然,全球與區域局勢緊繃早已「冰凍三尺」,北韓此時派兵將如何「吹皺一池春水」或形成骨牌效應,仍存在諸多可能,畢竟臺灣(海峽)身處當前衝突漩渦之一,如何審慎評估其影響並提早規劃布局乃當務之急。

Editor’s Note: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publication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flect the policy or the position of the Prospect Foundation.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