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spect Foundation

  • 洪敬富(Chin-fu Hung)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Published 2024/04/24

評析2024年中國「兩會」的二新與一高

2024年3月4日和5日,2,200名全國政協委員和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分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了為期近一週的中共「兩會」年度會議。(圖片來源:https://www.gov.cn/zhuanti/2024qglh/)

 

評析2024年中國「兩會」的二新與一高

 

洪敬富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2024年3月4日和5日,2,200名全國政協委員和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分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了為期近一週的中共「兩會」年度會議。固然「兩會」被外界戲稱為「橡皮圖章」或「政治花瓶」形式般的會議,為中共中央的各項政策、人士、預算等背書,但這仍是少數可以窺探中共來年在政經社會、軍事外交、兩岸關係等大政方針,也是個難得對外簡述說明其重點方向的政治窗口,特別是當國務院總理提出「政府工作報告」、召開閉幕記者會,以及捕捉會議場內外所透露出的一些風向。

二新與一高

 本屆「兩會」作為貫徹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共「20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5週年、「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在新總理李強的首份政府工作報告背景下,可說是在後疫情時代習近平主導下,遭逢經濟下行和衰退,老齡化和低生育率下的人口紅利不再、中等收入陷阱、外資撤離、通縮與消費不振、地方債務高築等諸多困境,為免內外交迫致使規模性返貧帶來社會不穩定,累及共黨政權安全,為尋求新出路以挽救共黨繼續執政,鞏固其政權的正當性的關鍵時刻。當前正迫切以「二新」(新質生產力與新質戰鬥力)的手段,企能達成「一高」(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申言之,新質生產力是要從過去中共的「舊經濟模式」,即除了民間熱衷於房地產相關產業投入,對中國GDP貢獻佔比達1/4~1/3之外,由政府將大量資金投入於傳統「鐵公基」(鐵路、公路、機場、水利等基礎建設)等基建,並利用充沛廉價勞動力、土地、能源等勞力密集產業之成本優勢,生產製造諸如家電、家俱、服裝等「舊三樣」產品,現試圖產業升級至以高端、智能、綠化的「新經濟模式」,生產包括以「新三樣」為主力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產業,以及生物製造、無人機、商業航天產業鏈等關鍵領域產品。新質生產力就其本質而言,是要以國家的力量,指明當前中國產業發展的方向,並積極投入年度逾兆美元的預算,來加速其先進製造業的進程,並由此創造出高生產力的就業機會和高質量發展,俾利扭轉當前不利於中國發展的全球經濟大勢。毋非是要降低且擺脫中國對西方在高新技術(如晶片、半導體等)上的過度依賴,實現在「高新科技」上更大程度的自給自足,進而掌握世界新產業的大部分關鍵知識產權。

 再者,新質戰鬥力乃意謂中共在當前地緣政治緊張、美中新冷戰格局下,積極做好一系列的建軍備戰工作,企能在當前及可預見的將來,贏得以高科技軍事行動為核心的「新質」戰爭。按官方解釋,它指涉一種「基於資訊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是集綜合感知、即時指控、精確打擊、全維防護、聚焦保障於一體的資訊化條件下戰鬥力的基本形態。」易言之,當前中共力推的新質戰鬥力與新質生產力是要彼此能進一步高效融合且雙向拉動;新質戰鬥力的經濟對應物為新質生產力,二者都與技術升級和有效整合息息相關。據此,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的新任務便是要能提升在新技術領域的戰略視野和作戰能力,特別是全面提升以面向海洋、航天和網路領域的AI輔助能力。

中共正戮力於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

 綜言之,在中共中央指令經濟下,正戮力於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將其產業鏈和供應鏈予以進一步地現代化與科技化,提升重點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使其成為尖端新科技的「製造強國」,而不再僅是「製造大國」。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尖端前沿科技如AI人工智慧來催生新產業,包括新能源、綠色科技產業如電動車比亞迪BYD等,追求中國經濟能擺脫當前困境及其經濟脆弱性,產生高質量的發展新模式與新動能,終至確保共黨政權安全。無可諱言,任何的「創新」是來自於政治體制在根本上予以鼓勵與支持。民主自由可說是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基礎;沒有民主自由,人民將無法充分發揮其創造力和創新精神,畢竟為了「政治正確」的最高原則下,創作與發明不得不自我審查、自我閹割!

Editor’s Note: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publication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flect the policy or the position of the Prospect Foundation.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