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於9月24日推出了17項措施,其力道與面相之廣都超乎外界預料,進而激勵中國股市大漲。(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中國應嚴防流動性陷阱的可能性
張建一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兼院長
與歐美日三大經濟體不同的是,中國當前的經濟可能陷入通縮。全球各界均對中國政府提出解方,然而卻遲遲不見中國政策當局有所作為。中國人民銀行的決策者最初信心滿滿地認為通縮只是暫時的,這不僅讓我們想起2021年時,美國聯準會與財政部,甚至美國總統,都認為當時的美國通膨只是暫時的,只要國際供應鏈恢復正常,美國的通膨很快就會降溫。但後來全球都知道美國的通膨率持續上漲至9.1%,在聯準會將基準利率從0-0.25%持續快速升息至5.25-5.5%後,最近美國的CPI才降至2.5%,而且9月19日又重啟降息2碼,除日本則因過去的通縮得到改善而開始升息外,歐元區與其他國家亦開始跟進美國降息。
美國降息兩碼給中國推出刺激經濟17項措施的空間
至於中國,因為經濟表現欠佳,人民幣過於疲軟,銀行的利潤空間太小、債券殖利率過低,因此中國人行不願意果斷擴大放寬貨幣政策。然而,9月24日中國政府終於出手,而且號稱大手筆的推出17項措施,其力道與面相之廣都超乎外界預料。這次中國官方端出的利多政策,算是相當罕見的由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等三單位首長聯手召開記者會宣布,可見其政策涵蓋之廣與慎重其事的態度。這些政策大致上可分幾個面相,第一個是整體金融面相部份,主要就是降存款準備率、降息0.2個百分點;第二部份是針對房市的五項政策,第三部份則是針對股市;第四部份則是針對金融機構銀行的措施。整體而言共17項措施。至於中國人行為什麼突然變得如此大膽?恐懼可能是其中一個動機,畢竟中國近期的經濟數據令人沮喪。此外,中國人行對於抗通縮政策的副作用可能已不如過去擔憂,這是因為美國聯準會於9月18日降息兩碼,為中國人行提供了行動空間。中國現在可以在不造成人民幣嚴重貶值的情況下降息。
嚴格來說,中國這次的刺激政策力度確實很大,也激勵中國股市大漲。然而若仔細去比對17項措施可以發現仍是寬鬆的貨幣政策為主,財政政策則仍一如過去地保守,然後這正是大部分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必須大力推動的。長期研究中國經濟的德國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家庫納特(Gero Kunath)認為:「僅靠優惠貸款條件不足以助推中國經濟。……,在這樣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中國民眾與青年很難願意進一步貸款,讓自己背上借貸負擔。」亦即他與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先生的看法相同,中國有可能步入日本後塵,進入「資產負債表」的衰退。
須留意中國是否發生流動性陷阱
基本上,17項措施應有助於穩定短期中國疲弱的房地產市場,但它們勢必會進一步惡化銀行的資產品質,甚至可能影響金融穩定。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中國金融部門資產占GDP的比重為59.4%,但負債比重則是59.7%;2024年第一季這個數據已經惡化到分別是53.6%與68.8%。這也解釋了有關政府必須主導中國銀行業資本重組的傳言,但目前中國官方尚未確認任何具體細節。
最後,這次中國刺激經濟仍以寬鬆貨幣政策為主力,有人認為中國政策利率仍高,與全球主要經濟體相比具有優勢,因此不存在流動性陷阱,簡而言之就是貨幣政策有效。2018年以前,中國的政策利率始終維持在3.5%到4.5%之間,高於日本和其他主要經濟體如美國和歐洲。自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人民銀行自認他們一直採取穩健的貨幣政策維持金融穩定。然而,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2020年疫情、2020年打炒房與持續打平臺經濟,使中國人民的投資與消費信心連續重創,造成中國經濟總需求大幅減少,不得不使中國人行連續調降法定存款準備率與政策利率。
2018年第三季,中國一般貸款加權利率為6.19%、住房貸款加權利率達5.72%;至2024年第一季,兩者已經分別大幅下降至4.13%與3.45%;2018年2月,中國大型與小型金融機構法定存款準備分別為17%與15%,至2024年9月,兩者已經分別大幅下降至9.5%與6.5%。對照中國經濟的表現,表示過去幾年中國如此寬鬆的貨幣政策效果是相當有限的。即使有人認為中國目前尚未陷入「流動性陷阱」,但若中國推出刺激經濟17項措施長期失效,須留意中國是否真的發生流動性陷阱。流動性陷阱是指當貨幣政策完全沒法刺激經濟,無論降低利率或增加貨幣供給量都沒有作用。典型的流動性陷阱在大眾預期經濟不景氣時出現(例如通貨緊縮、總需求不足、消費與信心不足),使持有流動資產的人不願意投資。簡單來說即人們選擇躺平,這不就是中國當前民眾與企業的情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