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王信賢(Hsin-hsien Wang)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
Published 2022/09/19

解讀中共第三份對台「白皮書」

8月10日,中共國台辦發表了《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
(圖片來源:https://tv.cctv.com/2022/08/13/VIDEsE54rUj5vttwk50YNigO220813.shtml)

 

解讀中共第三份對台「白皮書」

 

王信賢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

 

 8月10日,中共國台辦發表了《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這是繼1993年8月與2000年2月後的第三份對台白皮書,由於在美中戰略競爭激烈、中共即將召開「二十大」期間,也在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八月初旋風式訪台之後,因而引發大家的關注與揣測。根據此,我們有以下看法。

《白皮書》發布的時間是否過早?

 中共所公布的重要文件都是經過長時間的反覆醞釀,《白皮書》自然也不例外。然而,其公布的時間點卻令人好奇,《白皮書》花了不少篇幅讚頌習近平對台政績,若作為「二十大」前的鋪陳算合理。不過仍有兩點需要考量,一是國台辦主任劉結一7月7日才在《人民日報》刊登標題為《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奮力推進祖國統一進程》的署名文章,是否有必要隔一個月再行公布《白皮書》。二是,《白皮書》為「二十大」的對台論述定調?按理說應該是「二十大政治報告」的對台論述定調,並於明年初「中共中央對台工作會議」後再行公布是較為合理的。因此,就北京而言,極可能是在7月28日的「拜習通話」無力阻止裴洛西訪台,以及裴洛西訪台所引發的一連串骨牌效應,使得國台辦「提早出手」,而其內容亦有所調整,說明如下。

強化「反獨」與「反對外部勢力干涉」連結

 中共對台政策一向可區分為「反獨」、「促統」、「促融」與「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在《白皮書》中亦然。但我們也可看到其特別突出「反獨」與「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的連結,《白皮書》中多處出現「『台獨』分裂勢力抗拒統一不會得逞」與「外部勢力阻礙中國完全統一必遭失敗」,並提及「『挾洋謀獨』沒有出路,『以台制華』注定失敗」,此當然與中共認為「美台勾連」的進一步推進有關。同樣的,《白皮書》也指責民進黨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美國「虚化、掏空一個中國原則」,都是現狀破壞者。

大篇幅提及「統一後」

 此部分出現在《白皮書》的第五部分「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光明前景」,有三個重點,一是指出統一後對台灣的好處,包含可運用大陸的廣闊市場,以及近年不斷被提及的「台灣財政收入盡可用於改善民生」,此當然是對台灣民眾的統戰。二是台灣擁有些許的國際空間,不過此些權力都是極其受限的,多有「前提」,即是中央具最終決定權。第三也提及「統一後」對區域穩定的助益,其中最大的問題是「誰才是區域穩定與和平的破壞者」,頗有倒果為因之嫌。此外,相較於前兩份「白皮書」,《白皮書》並無「統一後不會派駐軍隊和行政官員駐台」的表述,相信主要與「時空環境」有關,國際環境(美中關係)、台灣主流民意與現在均有極大的差異,而香港「一國兩制」的實踐給北京的教訓同樣亦讓中共調整其「承諾」。

慎防中共將「非和平手段」進一步法制化

 《白皮書》中雖仍強調「和平統一」,但也「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且在論及「斷然措施」時亦提及「突破紅線」,但究竟何為「紅線」?目前《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所提及的條件並不明確,我們需更加留意北京是否在「二十大」後推動《反分裂國家法》修法或推出「施行細則」,更加明確化「非和平手段」的意涵與使用時機。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