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近期將軍事行動轉往與黎巴嫩真主黨的戰鬥,但加薩地區的行動仍同時進行。
(圖片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SoI-War_23-10-29_IDF_01-11.jpg)
中東衝突近況與現勢評析
崔進揆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所長
以色列近期將軍事行動轉往與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的戰鬥,但加薩地區的行動仍同時進行。以色列雖在10月擊斃哈瑪斯領袖辛瓦(Yahya Sinwar),獲得軍事和政治上的重要勝利,但人質危機並未解決,許多民眾要求政府將解決人質危機列為軍事行動的首要目標。總理納坦亞胡(Benjamin Netanyahu)近日開除國防部長葛朗特(Yoav Gallant)的決策也證實政府確實未將解救人質列為加薩行動的首要目標。另,葛朗特的聲明也提及政府對於加薩地區未來治理並無具體可行的方案,內閣成員對此議題也無共識。
以哈衝突與加薩戰後治理
事實上,加薩地區駐軍和治理問題是以色列政府必須迫切思考和回應的議題。納坦亞胡政府堅持在加薩地區駐軍的必要性,試圖透過駐軍來阻絕極端主義者走私軍火武器和彈藥,並用以對抗以色列。然而,埃及和區域許多國家都對以色列的駐軍計畫表示反對,認為駐軍無助於實踐區域和平和所謂的「兩國方案」。埃及政府亦表示駐軍將違背埃、以兩國在1970年代末簽署的和平協定,違反西奈半島非軍事化的共識。若以色列堅持駐軍,將連帶衝擊埃、以兩國關係,以及以哈停火談判,因為埃及是以哈衝突的重要調停者。
關於加薩戰後治理的問題,以色列已明確反對哈瑪斯和任何與極端主義相關的人士、團體參與未來巴勒斯坦政府的組成計畫。針對以色列政府的主張,巴勒斯坦內部和大多數阿拉伯國家恐無法同意。若無哈瑪斯的參與,新政府成立的正當性和合法性將無法獲得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世界的廣泛認同,而被排除在外的哈瑪斯將可能持續從事武裝抗爭對抗以色列的行動。鑑此,以色列在加薩戰後治理問題上必須廣泛凝聚各方共識,並取得巴勒斯坦民眾的認同,單方面強勢主導政治進程並不明智。
以黎與以伊衝突發展
以黎和以伊問題實際高度相關。以色列在近月做出讓以北地區受加薩戰爭影響居民返家的決策,而肅清邊境地區真主黨勢力、開闢安全緩衝區成為政府實踐讓居民返家的重要任務。除了地面戰打擊真主黨外,以色列過去也透過引爆通訊裝置、斬首行動、空襲等方式來打擊真主黨的指揮領導中樞。真主黨在接連喪失政治和軍事最高領導人,以及主要勢力範圍遭以色列國防軍地毯式清剿後,軍事調度和組織能力已受影響,短期內將很難再對以色列構成全面性的威脅。然而,以色列在黎巴嫩境內的攻擊已造成群眾的恐慌,有百萬人受到戰火波及,居無定所。同時,國際社會出現對以色列軍事行動正當性、合法性的強烈質疑,認為以色列軍事行動不僅違背聯合國安理會第1701號關於以黎停火的決議,亦違反聯合國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主張。不同於以色列在加薩地區與哈瑪斯的戰鬥,包含美國、法國、中國在內等許多國家都要求以色列實踐停火,而黎巴嫩戰事進行越久,以色列承受國際社會的壓力將越大。
伊朗最近一次與以色列的衝突主要是與報復7月哈瑪斯政治領袖哈尼亞(Ismail Haniyeh)參加伊朗新總統就職典禮被暗殺,以及9月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Hassan Nasrallah)遭以色列空襲喪命有關。伊朗在軍事報復後的聲明顯示伊朗並無意升高與以色列間的衝突,而是權衡政治結果後所做出的必要決定。哈瑪斯和真主黨長期接受伊朗的支持與援助,也是以伊朗為首「抵抗軸心」(Axis of Resistance)的成員,伊朗若無視以色列一連串針對兩組織的行動,將可能造成區域親伊朗的政權、組織、團體喪失對於伊朗領導的信心和效忠,進而可能導致抵抗軸心的瓦解。伊朗新政府施政的首要目標是改善民生和解除西方國家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升高與以色列的衝突,或是與之爆發全面性戰爭,實際並非伊朗的決策考量。向以色列和西方國家傳遞伊朗避戰但不懼戰的訊息,建立嚇阻(deterrence)的效度和可信度,才是伊朗近期軍事行動的重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