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丁樹範(Arthur S. Ding)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
Published 2023/12/21

回到過去?

2023年10月7日,在加薩地區的哈瑪斯組織對以色列發起50年以來最大規模突襲。
(圖片來源:https://www.iiss.org/online-analysis/online-analysis/2023/10/iiss-experts-assess-the-hamas-israel-war-and-its-international-implications/)


回到過去?

 

丁樹範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

 

 2023年10月7日,在加薩地區的哈瑪斯組織對以色列發起50年以來最大規模突襲。以色列政府表示有逾百名平民和士兵被哈瑪斯俘擄劫持,哈瑪斯並向耶路撒冷等城市發射了五千枚火箭。隨後,以政府對哈瑪斯組織發動全面攻擊,並誓言完全消滅哈瑪斯。這使以色列及哈瑪斯陷入全面戰爭狀態。

 從戰爭的角度而言,哈瑪斯的策略值得我們深思。面對以色列軍隊所具有的不對稱優勢,包括以國完整的動員體系、精良的現代科技武器,以及良好的現代軍事訓練等,哈瑪斯如何發展不對稱戰略?看到哈瑪斯的諸多作為,不禁讓我們想起1960-70年代時越戰時期北越的做法,彷彿時光回到了過去。

回顧南北越戰爭之經驗

 1960-70年代南、北越分裂且彼此間衝突不斷。法國退出中南半島後美國因為相信骨牌理論便逐漸派軍介入越南戰事。當時美國是世界超級強國,無論經濟能力和結構,以及武器裝備和軍隊規模都遠遠具有不對稱優勢。北越基本上仍是農業社會,其武器裝備主要依賴中國和蘇聯供應。

 面臨極度不對稱狀態,北越在戰術上採取人民戰爭戰術。人民戰爭基本上是兵民不分,兵就是民,民就是兵;放下槍扛起鋤頭就是民,民放下鋤頭拿起槍就是兵。曾有一位打過越戰的退役美軍人員告訴筆者,他們感到最恐懼的是把北越部隊追到村落後,被追的北越士兵都突然不見了。另一方面,村落裡穿便服的男女老幼好奇地看著美軍。這種恐懼感很容易導致美軍的過度反應。試想,無法分辨誰是兵誰是民,但又須保護自己不被襲擊,如何精準拿捏。美軍的過度反應造成1969年的美萊村屠村事件。

 這個過度反應會造成嚴重後果。美萊村屠殺事件被報導後,美國和全球發生大規模反越戰示威和遊行,影響美國政治,以及挫傷美軍士氣。同樣地,以色列被哈瑪斯奇襲後隨即對加薩地區行大規模攻擊,導致大量無辜人士傷亡。這引起國際高度關注和壓力,要求以色列停火,以及譴責以色列的暴行。

 北越軍隊另外一個拿手好戲是挖地道。北越地區許多村莊內雖然建築簡陋,卻也是地道密布且極其複雜。這些地道足夠北越部隊躲藏美軍的追擊,再伺機而出對美軍發動奇襲攻擊,而令美軍難以應對。美軍即使發現地道予以摧毀,但因建築簡陋,北越軍隊可以發動人民再次挖地道。這使得人民戰爭戰術和地道戰形成完美的結合。

極強烈的意識型態得以支撐持久消耗戰

 媒體報導,加薩地區地道遍布且複雜,長達500多公里。而且,地道建築良好,除有通氣口外,並規劃有廚房和醫療設施等,基本生活無虞。因此,哈瑪斯可以在地道用不精密複雜的武器和以色列軍隊打持久消耗戰。

 當然,以色列會想方設法摧毀加薩的地道。然而,我們需要問的是,這種兵民合一和地道戰需要什麼條件的配合?這適用於所有不對稱劣勢國家嗎?北越強烈的統一意志和農業為主的經濟結構造就出極其吃苦耐勞的個性,而能居住在極其簡陋的地道和美軍打持久消耗戰而哈瑪斯在政治上更是已被教育成仇恨以色列,誓言要殲滅以色列。在宗教的支撐下,能夠過清苦艱難的日子。這需要極強烈意識型態的支持。加薩地區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猶太人幾千年的宗教恩怨鑄造了哈瑪斯的意識形態。這不是所有居於不對稱劣勢國都有的條件。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