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spect Foundation

  • 王信賢(Hsin-hsien Wang)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
Published 2021/12/13

中共第三次「歷史決議案」與兩岸關係

中共在甫結束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中通過了第三個「歷史決議案」,並確定明年下半年將召開「二十大」。
(圖片來源:http://www.gov.cn/xinwen/2021-11/11/content_5650329.htm)

 

 

中共第三次「歷史決議案」與兩岸關係

 

 

王信賢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長

 

 

  中共在甫結束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中通過了俗稱第三個「歷史決議案」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並確定明年下半年將召開「二十大」。每個歷史決議案都具有總結過去、定調黨內路線與擘畫未來方向的作用,一方面是為重申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合法性,另一方面是為開創屬於最高領導的「新時代」,當然在此次也不例外。而此《決議案》與兩岸關係的關聯,有以下值得討論處。

習近平權力定於一尊

  首先,《決議案》在關於習近平「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篇幅占了全文三萬6,000多字的一半以上,其中細數包括黨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維護國家安全,甚至是推動「一國兩制」與外交工作等13項政績。亦凸顯出中共在迎戰「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從第一個百年邁向第二個百年「趕考之路」的關鍵時刻,都得由習來帶領。就此而言,不論是「二十大」續任或黨內歷史地位,習的權力可說是定於一尊,臺灣未來五年甚至更久都還是得面對他。

  其次,《決議案》在「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部分提及臺灣問題,除了簡要敘述過去九年的「政績」外,提出四個重點: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分裂行徑、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此雖屬老生常談,但在「歷史決議案」將臺灣問題放入是有其象徵意義的。也就是說,此為中共總結過去百年經驗與擘畫未來奮鬥目標的重要文件,其意義在於,臺灣問題也被迫鑲嵌進2027建軍百年、2035遠景目標,以及2049「第二個百年」的時間表與路線圖中。

「反獨」優先、「精準打擊」

  再者,從《決議案》中可發現,當前中共對臺政策延續習近平「一二講話」、「百年黨慶講話」、「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講話」等,主要是以「和統」為主,但此「和統」已經逐步走向「以武逼統」的模式。此外,目前仍是「反獨」優先,特別是強調「精準打擊」,日前國臺辦公布並點名「臺獨頑固份子」要實施懲戒,以及要針對臺獨分裂勢力進行專門立法(臺獨專法)等,均屬此範疇。

  最後,《決議案》不僅是為習近平「二十大」續任鋪路與確認黨內歷史地位,還包括宣揚習思想代表的是「二十一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宣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經驗「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換言之,其強調中國為世界提出了一套「中國方案」,此一方案有與西方制度、價值互別苗頭的味道,這也正如習近平於聯合國大會所提的「民主不是哪個國家的專利,而是各國人民的權利」。而在美中戰略競爭延伸到制度之爭、中國一再宣揚「制度自信」的同時,作為華人地區唯一實踐真正民主制度的臺灣,應該取得大陸民眾認同、給予其願景,讓其理解華人世界仍可享有民主的生活方式。若是如此,相較於對岸的武力威脅,到底是誰怕誰?這是個嚴肅的戰略議題。

Editor’s Note: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publication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flect the policy or the position of the Prospect Foundation.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