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遵慈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
2021/1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歷經8年談判,終於在去(2020)年11月15日於越南召開RCEP第四屆領袖會議,以遠距視訊的方式簽署協定。促使RCEP最終順利簽署的兩個關鍵因素為美國川普總統的「美國優先」政策與單邊主義,以及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成員國咸盼藉由進一步整合成員國市場,能夠集體對抗貿易保護主義,並重振遭受疫情重創的各國經濟。
依據RCEP的生效條款之規定,在15個成員國中,至少需要6個東協成員國和三個非東協的FTA夥伴交存批准書、接受書或核准書後,於60日後正式生效實施。目前,RCEP已有成員著手展開相關準備工作,尤其以中國大陸最為積極。中國商務部在今(2021) 年1月14日於記者會中指出,將在6個月內完成協定核准和實施之準備工作,包括進行海關稅則轉換,以及原產地實施準備等。另外,香港亦在上周表示將積極爭取加入RCEP,並已獲北京支持,希望能夠成為第一批加入RCEP的新會員。
RCEP原預計在2021年底或2022年初生效實施,然因生效需近三分之二的成員批准,甚至高於CPTPP僅需二分之一的門檻,因此RCEP能否如期獲得足夠會員批准而達標,在最近一連串情勢變化下,正面對重大考驗。
首先,RCEP的簽署雖為亞太地區對抗貿易保護主義與經濟衰退的一項重大成績,但當時各國簽署協定的主要考慮之一是川普政府破壞國際經貿秩序及不時對各國威脅制裁的壓力,例如威脅將亞太多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名單、對越南實施301調查等。然而隨著拜登總統入主白宮,宣示將重回以規則為基礎(rule-based)的國際經貿秩序,修復與主要國家雙邊關係,目前RCEP成員國中除中國大陸、柬埔寨等仍謹慎以對外,已獲多數國家積極回應,紛紛準備重振與美國關係。尤其在美國智庫陸續示警RCEP將深化中國與東協國家經濟合作下,各界預期拜登政府將提出對東協與亞太國家示好的具體措施與經濟倡議,以重新贏回亞太地區民心。在此情形下,各國對抗川普政權的動力喪失,是否將快速、積極進行RCEP批准及其他準備作業,值得觀察。
此外,RCEP簽署迄今,中國與澳洲的關係持續惡化,對於RCEP頃風光盛大簽署確實是一大諷刺,也難避免不引起其他RCEP成員的警惕與疑慮,一方面擔心將影響RCEP運作,另一方面更以澳洲為殷鑑,避免對中國經濟倚賴升高後傷及經濟自主性。中澳爭端無疑將影響RCEP的進展,尤其RCEP需有3個非東協國家完成批准始能生效,中、日、韓、澳、紐5國中是否能達標3國,將為RCEP所設在2021年底或2022年初生效的目標增添變數。
展望2021年,除拜登政府就任後將啟動新的美中關係,亞太地區將面對新一波美中對抗與較勁外,近來日、韓,以及東協多個國家疫情升高,或部分國家如馬來西亞國內政局動盪不安,都將考驗RCEP成員國政府與產業如何因應外交、經濟與疫情的重大變局。RCEP是否仍被視為經濟復甦的有效解藥,各國進行批准與準備履行協定義務的態度,將是重要的觀察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