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spect Foundation

  • 丁樹範(Arthur S. Ding)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
Published 2025/05/27

期待中的烏克蘭和平?

2024年8月6日烏克蘭冒著很高風險下派出軍隊突襲了俄羅斯境內的庫斯克地區。
(圖片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The_80th_Air_Assault_Brigade_captured_a_T-90M_Proryv_tank_in_the_Kursk_region.jpg)

 

期待中的烏克蘭和平?

 

丁樹範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

 

 川普於第二次競選美國總統時曾經聲稱,上任後24小時內就會讓俄羅斯和烏克蘭停戰。於就職接近百日時,川普在接受美國《時代》(TIME)雜誌專訪時坦言,自己在 2024 年競選期間聲稱「24 小時內結束俄烏戰爭」的說法,其實只是象徵性的表達,帶有玩笑和誇張意味。

 川普的自我解嘲反映他充分認識到烏克蘭戰爭停戰/和平協議的簽訂是極其困難的任務。而川普的自我解嘲或是挫折,也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Tammy Bruce)5月1日的公開聲明相互呼應。布魯斯說,美國將撤出和平談判的參與,而俄、烏兩國須即刻提供具體(和平)想法:「美國將不再不假思索地飛到全球各地撮合(和平)會議」。

 這其實充分反映一個事實:要達成包括烏克蘭戰爭在內的任何和平協議都是極其困難的。更現實殘酷的事實是:越想促進和平談判/停火,戰火越兇猛。

烏軍突襲庫斯克的戰略思維

 和平協議涉及各當事國領導人和周遭國家的個人利益評估及相關的情勢評估。從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角度而言,他要思考的因素很多,包括如何取回已被俄羅斯占領的烏東土地和克里米亞半島;如果和平協議沒有包括上述領土,他將被烏克蘭清算。問題是:他如何取回被俄國占領的土地?

 在上述思考下,他於2024年8月6日冒著很高風險派出軍隊突襲了俄羅斯境內的庫斯克(Kursk)地區。在最盛時期,烏軍占領了庫斯克1,400平方公里土地,而當時俄羅斯占領了2,000平方公里烏克蘭的土地。如果,烏軍能長期守住那1,400平方公里土地,至少,他在和平談判中涉及被占領土議題上不會居於嚴重下風。

 烏軍的突襲占領庫斯克當然震撼了普丁。一方面,庫斯克在俄羅斯境內,在補給線過長,且孤軍深入容易被俄軍包圍下,這絕對不利烏軍長期占領。然而,澤倫斯基仍大膽嘗試,完全出乎普丁和俄軍的意料之外。普丁必然明瞭澤倫斯基突襲庫斯克的盤算,知道在進入和平談判之前必須完全清除占領庫斯克的烏克蘭軍隊。

 在此背景下,烏、俄兩軍展開更激烈的交火。俄軍當然集中大量兵力意欲奪回庫斯克。另一方面,為了增加對澤倫斯基和烏軍的壓力,俄軍加強對烏國首都基輔的攻擊,意欲造成基輔大量傷亡迫使澤倫斯基轉向。澤倫斯基也當然明瞭普丁加強攻擊基輔的意圖。

西歐國家從支援者走向戰爭當事方

 除了烏、俄當事國外,西歐國家也越來越介入烏克蘭戰場而變相成為當事國。川普傾向俄羅斯的和平協議立場震撼了西歐國家,因為在西歐國家認知裡,俄羅斯於2022年公然出兵烏克蘭,根本有意破壞蘇聯解體後的歐洲和平現狀,必須被制止。但是,在川普再度勝選前,有美國大量援助烏克蘭而維持住蘇聯解體後的歐洲和平現狀。川普被視為傾向俄羅斯的和平協議,使西歐國家意識到他們必須承擔起維持歐洲秩序的責任。

 除了涉及秩序議題外,這更涉及西歐國家在全球的政治地位。西歐國家意識到,隨著美國在新興科技的快速進步,西歐國家追趕益趨乏力。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崛起,中國也日益不把歐洲看在眼裡。典型的例子是,當川普在全球發動對等關稅戰後,中國並沒有刻意拉攏歐盟國家,即使歐洲是中國第二大出口地區。凡此,都表示西歐地位正在下降。而地位下降的後果是嚴重的。

 因此,西歐國家必須更主動提供烏國必需的戰略資源,使烏國在和俄羅斯的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並儘量以戰爭消耗俄羅斯的國力,使普丁在未來沒有多餘力量破壞歐洲東部秩序,進而得以維持歐洲的現狀秩序。

 在此情況下,期待中的烏克蘭和平在未來短時期內勢必難以達成。相反地,戰火轉趨於激烈更是可以想像的。

Editor’s Note: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publication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flect the policy or the position of the Prospect Foundation.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