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spect Foundation

  • 謝若蘭(Jolan Hsieh)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教授暨台灣安保協會理事長
Published 2023/12/26

民主與人權的多元價值與挑戰

2023年12月10日為《世界人權宣言》通過的75週年。(圖片來源:https://www.un.org/en/observances/human-rights-day)

 


民主與人權的多元價值與挑戰

 

謝若蘭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教授
台灣安保協會理事長

 

 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Human Rights Day),近日國內各機關單位辦理的相關系列活動,包含了行政院以「人權影響評估的國際視野與在地實踐」辦理的人權日學術研討會、國家人權委員會為紀念世界人權宣言75週年舉辦的「人權75設計起舞Color Our Rights」海報特展、原住民族委員會藉由27週年會慶所舉辦的「人權與原權‧和解與共生」國際研討會、賽德克民族議會與靜宜大學等單位主辦的「知識建構・數位博物館歐盟守護計畫的國內反思暨林淑雅老師紀念音樂會」,以及台灣安保協會所舉辦的「對抗中國經濟脅迫的台灣韌性」論壇等等,顯現了台灣從民主轉型時期的「人權立國」訴求,至今走到了「人權主流化」的世代。

價值與討論面向之多元必要性

 從上述隨手舉出近期之人權相關活動中,即可看出台灣從國家層級、中央部會層級、大專院校、民族議會、民間團體等均重視民主與人權多元議題的討論,希望透過更多的公共討論理解其所面對的挑戰,深化民主與人權在台灣社會的根基與韌性。舉例而言,從檢視國際人權的推動,進而評估引進國內之「實作」,探討具有解殖民反省的國際計劃與台灣之連結、再探討國際人權與原住民族權利的發展及各國原住民族與國家和解的進程,並理解憲法中原住民族賦權之路及社會的和解與共生,以及全球均已注意到的各層面之「中國」脅迫與影響,在在顯示推動與擁抱民主人權多元的同時,經由更多的公共討論來深耕並落實真正的民主與人權教育的重要。

民主人權的韌性需防止可能的破口

 台灣的民主人權發展看似蓬勃,但我們也必須更加小心面對可能的破口,並建構更具韌性的機制。具體而言,本月初本人受邀前往紐西蘭,代表台灣在紐西蘭亞洲研究學會年會以「原住民族權利:台灣轉型正義的歷史意義與創傷療癒」為題,進行專題演講。專講中除有人問到台灣如何跨越非聯合國會員國的障礙以提升國際參與之外,在研討會中從教育經費與政策、文學視野、政治經濟、數位科技、性別族群等各面向,許多的研究話題亦或多或少指向中國的影響因素,無論是歷史上的延續或是在當代社會的介入。

 位於印太地區島鏈的台灣人,必須深刻的理解民主與人權是一體兩面,但絕對不會是天上掉下來的免費禮物,因為這是透過一代又一代的民主人權捍衛者付出行動與代價換取的。也因此,我們必須避免表面上的民主人權進展,包含更具批判視野的監督力道,遏止公私部門為交差了事所給出的表面成績,以此癱瘓我們對民主與人權的標準,卻讓無所不入的反民主、反人權言論與行動滲透了台灣好不容易走到現在的進程。

Editor’s Note: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publication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flect the policy or the position of the Prospect Foundation.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