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spect Foundation

  • 沈有忠(Yu-chung Shen)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Published 2023/12/26

中共介選的目的與模式分析

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於11月24日向媒體表示,台灣正面臨著和平與戰爭、繁榮與衰退兩條道路、兩種前景的選擇。(圖片來源:https://weibo.com/6439298407/Nu4yHmxRP?pagetype=profilefeed)


中共介選的目的與模式分析


沈有忠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自我國總統開放民選以來,中共對我大選的介入可說是「無選不與」,甚至連縣市層級的基層選舉也都進行介入。今年的總統與國會定期改選,也不例外地遭到中共的介入。和往年相較,由於近年來台海的穩定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高度關注的議題,因此中共對台介選的議題也成為國際化的新聞。在日前舊金山舉行的拜習會,美國總統拜登甚至當面要求習近平尊重、不要干預台灣的選舉,一方面顯示此一議題成為國際性議題,另外也顯示美國認知到中共對台介選的嚴重性。

介選目的與手段多樣化

 分析中共此次對台大選介入的議題,和往年相較,目的和手段都日趨多樣化,以目的來說,過往就是意圖影響選民支持其所支持的候選人,或是攻擊其他候選人。以今年來看,甚至夾雜了對民主制度的攻擊、製造社會對立、分化台灣與國際社會等,可以看出除了意圖影響選舉結果之外,更利用選舉時期台灣社會較高的政治動員氛圍,來對社會、制度、國際等不同層面進行干預與破壞,成為介選的一環。再以手段來看,過往大多透過剛性、直接的文攻武嚇,而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跡象顯示,中共會在不同議題、不同族群進行柔性、間接的認知作戰,尤其是透過社群媒體進行分化與破壞,甚至透過在地協力者的發散,建立了多樣化的介選模式,介選手法更加細緻且不易察覺。

 先就剛性的介選來說,今年的總統與國會選舉,在國際正好遭逢歐洲的俄烏戰爭和中東的以哈戰爭,因此中共官方宣傳,台灣的選舉就是「戰爭與和平」的選擇,並輔以更頻繁的機艦擾台、軍事演習的恫嚇等,強化此一印象。此外,就目的來說,也引起台灣社會的恐慌與製造對立,或是散播「疑美論」分化台美關係等,都是干預選舉之外,也破壞台灣穩定,以收到「一兼數得」的目的。另外,經濟脅迫也是剛性介選常見的手法。例如限制台灣商品、農產品對中國的進出口;宣布進行貿易壁壘調查的恐嚇方式;對特定候選人在中國企業進行不正常的查稅行為;威脅終止兩岸經貿、觀光、人員交流與合作等,都是經濟脅迫的例子。

 至於柔性的介選,方式更多、更間接、更難察覺中共官方的色彩。例如透過航空公司對台商販售廉價機票,鼓勵回台投票動機顯著。或是藉由網紅、基層民代、甚至特定立場的媒體,在社群網路上進行言語的挑撥與分化,配合各種時事議題進行假訊息的干擾與認知作戰。包括恐嚇經濟衰退、鼓動對立、攻擊執政者、散播民主失敗論、疑美論、責怪我方破壞兩岸觀光與交流等,以仇恨和憤怒進行民粹式的耳語煽動。其目的一樣是意圖影響選舉結果,順道破壞台灣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或是破壞民眾對民主制度、政府、國際友人的支持與信任。

介選也是一種灰帶衝突與滲透

 近年來,「灰色地帶衝突」成為許多國家對國家安全範圍的擴大認知。比較傳統的灰帶衝突,多在爭議地區進行「官民混搭」的對立與騷擾。例如南海地區、東海地區出現中國與他國漁船碰撞、包圍等爭議,台海當然也不例外。但以干預選舉來看,也是一種灰帶衝突的展現。因為北京官方定調「戰爭與和平」作為介選主軸,因此在海、空進行加壓與騷擾,另外透過輿論、法律、心理等三戰來強化認知作戰的效果,都成為灰帶衝突,也成為介選的工具和手段。

 廣義來看,中共的介選和認知作戰,都是灰色地帶衝突的一環。對北京來說,如果能夠影響選舉結果固然好,就算難以改變大部分選民的投票對象,至少也要煽動民粹與仇恨,來破壞台灣社會的穩定、製造政府與人民的對立、分化國際與台灣的連結等。選舉是民主國家進行大規模政黨動員的時機,台灣的總統與國會大選,更是引起國人對政治議題高度關注的時候,中共帶有多重目的、多樣方式的介選,已經是國家安全的議題,需要全民更謹慎的面對。

Editor’s Note: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publication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flect the policy or the position of the Prospect Foundation.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