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spect Foundation

  • 王信賢(Hsin-hsien Wang)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
Published 2023/07/25

中國青年高失業率的警訊與影響

中國國家統計局所公布的五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但在16至24歲的青年族群,失業率則高達20.8%。(圖片來源:https://m.weibo.cn/)
 

中國青年高失業率的警訊與影響
 

王信賢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所公布的五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但在16至24歲的青年族群,失業率則高達20.8%,此一數據從年初即開始陡升,四月一舉突破兩成,創下可查詢公開資料的新高紀錄。對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而言,「充分就業」應該是重要的國家政策目標,然而,目前相當於每5個年輕人就有1人失業,且從六月起又有1,158萬名大學畢業生投入市場,更加重就業負擔,對中國大陸整體發展將是一大警訊。根據此,本文有以下觀察。

青年失業問題是系統性與趨勢性的

 首先,從今年一至五月青年失業率分別為17.3%、18.1%、19.6%、20.4%、20.8%,相比去年同期,皆上升2個百分點左右,疫情解封後青年失業率仍不斷攀升,且不論官方祭出何種政策,效果皆有限,這代表這問題不只是「週期性」,而是系統性與趨勢性。且不少專家均提醒,目前中國大陸的失業率調查數據仍是低估的,如就業標準較國際標準寬鬆、所公布的就業率僅針對城鎮人口調查,很難調查到已失業返回農村的農民工,以及官方所發明的「靈活就業」,很難估計真正的失業狀況。就此而言,實際的青年失業率應該遠比官方統計的要高,而官媒甚至還稱年輕人是因為「享受工作自主性」選擇不進入組織,更引發民眾的不滿。

 其次,青年失業率大增主要集中在特定的產業,而此些產業的發展除了疫情的衝擊外,也多和政府「共同富裕」的推動及美中科技戰等因素有關。如近年來中央所推動「國進民退」與「共同富裕」政策,使得年輕人就業較為集中的網路企業,如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B 站、京東等平台,都出現部門整併、只出不進等人事調整,近日官方宣布,過去兩年多來針對數十家科技公司採取的50多項監管行動已基本完成,相信也與減緩青年失業有關。教育「雙減」(減輕學生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政策,也讓年輕人就業較多的補教業受到影響。此外,在美中科技戰中,中國科技產業受到巨大的衝擊,也讓原本就是資訊技術領域為主的青年就業雪上加霜。

「孔乙己」現象自嘲表達對現狀的不滿

 再者,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波失業潮中,大學畢業生失業率遠高於一般青年。近期習近平在給大學生的信中,鼓勵青年走進鄉土、要青年人「自找苦吃」,廣東省政府甚至建議把30萬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送到農村,這也使得民眾不禁聯想起毛澤東在1950年代發起長達二十年的「上山下鄉」運動。中國在1999開始的「高校擴招」,雖使當前年輕人是歷來教育程度最高的一個世代,但也讓這一世代不願「屈就」較花體力的工作,因此最近在網路上出現「孔乙己」現象,透過作家魯迅筆下這個窮酸潦倒又放不下讀書人身段的「孔乙己」,用以自嘲來表達對現狀的不滿。

 最後,中國青年的高失業率造成至少兩個後果,一是不同青年群體間的利益衝突,一直以來,中國的「雙一流」大學、一般大學、中專、農民工等青年群體,各自的就業市場區隔是清楚的,但在對經濟前景預估不佳、失業率高居不下的狀況下,不同群體的就業標的就會重疊,甚至發生利益衝突。二是造成年輕一代對政府的信任大減,特別是大學生,近期不論是網路的串連,或是實體的行動(如白紙運動),大學生都是對時政最不滿的族群,而在未來長時期扮演社會中堅的大學畢業生,一旦政治信任下降,也將使中共社會治理難度大為增加。

Editor’s Note: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publication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flect the policy or the position of the Prospect Foundation.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