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培歐訪臺發表演說,呼籲美國對臺灣與臺海安全的支持,要採取「戰略明確」,而非「戰略模糊」的政策。
(圖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nZ3AlS_EkE)
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拜登政府由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Mike Mullen)率領訪問團來臺訪問,時間點正是時候,反映美國不希望北京低估美國對臺灣的支持。拜登政府在2021年及2022年《臺灣關係法》週年之際,透過「前政府官員」訪團,成員均為民主與共和兩黨的代表,也都是過去處理臺海議題的主事者。其中,最重要的成員是,可能會入閣的前國防次長傅若依(Michèle A. Flournoy)。印太事務協調官坎博(Kurt Campbell)表示美國印太戰略的落實,將透過一連串的行動,如美國與東協的特別高峰會、訪臺代表團,釋放出前後一致的訊息,亦即維持區域和平與穩定的決心。
龐培歐對臺灣安全的支持具有理念與熱情
前川普政府國務卿龐培歐(Mike Pompeo)早有訪臺的意願與行程安排,他對臺灣安全的支持具有理念與熱情,也是極少數訪臺的前國務卿。蔡英文總統頒授龐培歐「特種大綬景星勳章」,感謝他擔任國務卿時期對臺灣的強力支持。揣測他來臺的意圖或曝光公關公司的文件,有失公允也誤解外交的運作。龐培歐在任內(2018年4月至2021年1月),尤其在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簽署之後,快速推動美國與臺灣關係的進展。龐培歐不僅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際,協助安排衛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國務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接續訪臺,也有意在卸任前一刻派遣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Kelly Craft)訪臺。若非因美國國會受侵入及政情混亂,相信她將是首位任內訪臺的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龐培歐擔任國務卿時,指示美國駐外大使與臺灣駐外代表在同一個首都公開會晤,協助臺灣鞏固邦交,開啟與臺灣的「經濟繁榮夥伴對話」,解除美臺官員交往的諸多限制。這些不是每一位美國國務卿願意推動的細節,有時甚至要跨越其他部會的「冷淡」回應。
美國跨黨派一致對臺灣的支持
龐培歐許多對臺灣友好的政策,依仍為其繼任者布林肯(Antony Blinken)所遵行。他們認為中國對美國安全威脅具有全面性,從政治、軍事、經濟到社會無一不在,也都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者,美國不容易有效因應,也無法單靠美國一己之力對付。龐培歐對臺支持是外顯的,如同他主張美國應以外交承認中華民國臺灣是自由主權國家,「這無涉臺灣未來的獨立,而是承認一個明確且早已存在的事實」。這與他在2020年11月以國務卿身份表示,「臺灣從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也是一致的。相對而言,布林肯對臺灣的支持是內顯,例如口頭曾以國家指稱臺灣,支持臺灣在聯合國體系的有意義參與,也指出中國北京濫用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案,全面圍堵臺灣參與國際社會的不正當性。
龐培歐表示美國對臺灣與臺海安全的支持,要採取「戰略明確」,而非「戰略模糊」的政策。模糊會產生誤解、誤判與不確定性,也可能造成中國的冒進、冒險。過去曾主張「戰略明確」的坎博,在烏克蘭戰爭之後,應該有特別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