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洪敬富(Chin-fu Hung)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Published 2022/04/07

近期中國對科技業監管的政經意涵

面對新形勢的美中關係,北京積極維護其國家網路空間上的主權,於2021年先後出臺了四部具代表性網路監管法規。
(圖片來源:http://www.cac.gov.cn/2015-04/14/c_1114957105.htm)

 

  自美國前總統川普於任內2018年起,對中國大陸發動貿易戰以來,美中關係可說是既複雜又競爭。2021年繼任的拜登政府,一改此前他在總統大選期間大肆抨擊川普的對中貿易政策,意料地沿襲了川普時代對中的鷹派路線,強調重返「多邊機制」來處理各種經貿和外交事務。美國對中國大陸的貿易爭端,更致力於要重組全球產業鏈,強化供應鏈安全,推動「重建更美好世界」(The Build Back Better Framework)的倡議來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One Belt and One Road)。

從「以黨領網」到當前的「數位黨國」

  事實上,美中貿易戰的延長賽中,雖因新冠肺炎疫情有所放緩,但以科技競爭為核心的美中貿易戰,特別是在半導體、鋼鐵、太陽能等標誌性產業的摩擦上,美中關係未來將會是越發尖銳。在此國際政治經濟背景下,檢視中國大陸近年來對其高新科技產業加強監管力道,就更能凸顯其背後的戰略思考與現實意義。

  面對新形勢的美中關係,中國除了於2016年11月通過《網絡安全法》外,突出北京積極維護其國家網路空間上的主權(網路主權),更於2021年先後制定了四部具代表性網路監管法規,即:《個人信息保護法》(中國個資法)、《數據安全法》、《互聯網信息服務演算法推薦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2021.08.27),以及《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可以說,這是中共繼2020年3月1日施行《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以來,從「以黨領政」到「以黨領網」,再到當前的「數位黨國」。

掌握數據等同掌握權力

  由於網路時代下,商業活動的數位轉型衍生出大量結構化/非結構化、內部/外部等資料,從而,運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之方式,不僅可以大幅提升電腦運算的效率與規模,更能有效地將海量的大資料予以探勘,並作出客製化的分類、分析,以及預測。從而,有了數據就有力量;掌握一國的數據,就等同掌握一國的權力,因為數據本身即為國力。據此,中共當前推進各種法制建設來加大力度監管高新技術產業、保護其關鍵數據,自是不足為奇,甚至說,在與美歐國家的經貿與大國競逐中,更是必要。

  中共制定的這些法律往往對外國企業在中國內地營運造成直接影響,也對外國企業在中國設置運營分公司有所衝擊。畢竟外企對中國客戶的數據能否轉移出中國境外,仍受到中國個資法的司法管轄。而對本國企業如中國科技巨頭阿里巴巴、騰訊、滴滴出行等,更是面臨高度的監管與整改。究其根本,主要仍是涉及中共極為在乎的網路安全、數據安全。

  畢竟這些持有大量中國用戶數據的網路企業或公司,一旦在海外註冊上市,就成了一個可以在公開市場交易或出售的數據戰略資產。因此,中共當局便依個資法、數據安全法、網絡安全法、國家安全法等,嚴禁擁有大量敏感用戶數據的企業在美國上市,旨在維護黨國體制的重要網路戰略數據。若不嚴厲監管這些赴外(美)上市的中國企業,長遠將形成政治及國家安全問題、整體國家數據安全,最終將危及中共黨國政體的基本生存和根本利益。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