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丁樹範(Arthur S. Ding)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
Published 2021/07/16

未來的臺海衝突:無人載具和人工智慧的結合?

去(2020)年利比亞內戰時一架軍用無人機可能在無人控制下自主展開攻擊。當時是一架土耳其軍火企業STM 所研製 Kargu-2型無人機在追殺試圖逃離的士兵。
(圖片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STM_Kargu#/media/File:STM_Kargu.png)

 

 

  

  未來的臺海衝突:無人載具和人工智慧的結合?     

 
 
丁樹範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
  2021/7

 

 

 人類戰爭/衝突的型態永遠是跟著科技發展和作戰概念的變化而改變。換言之,誰能掌握變化的先機,誰就能在戰爭/衝突中具有優勢。最近的媒體報導凸顯這個活生生現實。

 聯合國於3月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去(2020)年利比亞內戰時一架軍用無人機可能在無人控制下自主展開攻擊。被該報告形容為「致命自主武器系統」的無人機,是首都的黎波里政府所支持部隊所有,由人工智慧驅動,用來追殺逃離火箭攻擊的敵方民兵。的黎波里政府受土耳其政府大力支持。當時是一架土耳其軍火企業STM 所研製 Kargu-2型無人機在追殺試圖逃離的士兵。

 近期的中東衝突則看見無人載具和人工智慧結合的集群攻擊,這使電影中呈現的想像在真實世界發生。媒體報導,以色列國防軍5月中空襲加薩走廊時,利用無人機蜂群來定位、辨識並攻擊哈瑪斯武裝分子。以色列的行動被認為是全球首見無人機蜂群參與實戰,也是世上第一場「人工智慧(AI)戰爭」。

 媒體報導稱,以色列國防軍成立了「8200部隊」,過去2年來大量應用人工智慧,成功開發多個演算法,利用地理、人類與訊號情報鎖定打擊哈瑪斯的目標。媒體結論稱,由於人工智慧技術分析資訊的速度遠遠超過人類,因此能大幅縮短戰爭時間。凡此,都顯示科技對戰爭/衝突型態的影響。

 上述媒體報導對未來臺海衝突的模式應該有所啟發。隨著科技的進展,固然研製大型載臺的成本越來越高,例如,航空母艦和新型戰機等,但是,某些武器裝備的成本卻可以越來越低,例如,無人載具。中國是製造無人載具的主要國家之一。另外,許多民用演算技術越來越進步,經過簡單的發展和調整直接可以用於軍事。例如,海康威視幫中共當局發展研製出識別性高的監控系統,這些系統經過簡單研發和調整應該容易用於軍事。

 如以色列對哈瑪斯的作為,中國軍隊可以結合已部署的各種衛星,無人載具和人員偵察系統,用具人工智慧能力的無人載具大量攻擊我國關鍵指管通訊節點和設施和重要軍事陣地等發起攻擊,作為其整體犯臺作戰的一部分。他們也可以之進行特種攻擊。這種相對低成本,但更精確快速的工具可以和高成本的大型載具相互配合運用,也是主要大國正在模擬發展的未來作戰模式。

 新科技發展出的新工具及新工具衍生出的新作戰概念,必然給臺澎防衛作戰帶來新衝擊。我國的執政者和國軍有必要跟上這個趨勢,構思因應方式,才能確保臺澎的軍事安全。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