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丁樹範(Arthur S. Ding)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
Published 2024/09/18

建立臺灣的DIU

DIU成立於2015年,總部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其目的是把現有商業,或軍民兩用新興技術或產品加速運用於國防軍事。(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FedNewsNetwork/posts/pfbid02qopL5BfeMPzhUwuwd42uEikjpzwgGSvLC4RHo1bkBciD1FT8363QBuixHc8EK8bgl)

 

建立臺灣的DIU

 

丁樹範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

 

 國防部長顧立雄上任後做了幾件事給人們帶來期待。媒體高度關注的是他廢除國軍行之數十年的踢正步,以及強調應該正常休假制度。雖然這二措施引起深藍老將諸多不滿,但是,的確給現役幹部帶來期待。

 其實,我們更該關注顧部長對於科技的重視,因為科技是武器裝備的根本。他除了已巡視中山科學研究院,取消一些中科院的研究案外,更提出成立「國防創新單位」(Defense Innovation Unit, DIU)。

DIU和DARPA之主要差異

 DIU的概念來自美國,該小組成立於2015年,其目的是把現有商業,或軍民兩用新興技術或產品加速運用於國防軍事,以提升包括美國軍隊在內的整體國家安全能力。

 所以,DIU的重點和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DARPA)不同而有分工。DIU是加速利用現有商用,或軍民兩用技術或產品於軍事國防體系。DARPA則關注20年長期有潛力的科學或技術研究,把它們再加以發展,而應用於國防軍事體系,進而再商業化。典型的例子是電腦網路的研發與應用是DARPA傑作。某種程度而言,DARPA類似創投的角色,把有潛力的科學或技術具體變成產品。

 不論是DIU或DARPA,其涉及的是產業和技術發展層次。臺灣自1960-1970年代開始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過去產業和技術基礎薄弱,只能做國際代工累積資本,依照買方提供的規格生產製造,而自己沒有依照市場需求研製生產產品的能力。

人們應樂見國防部建立DIU辦公室

 上述的問題即使到今天仍然無解。典型的例子是我們的護國神山台積電,雖然已能研製出高精度晶片而成為全球注目的企業,且其營業收入越來越高。但是,台積電只能賣高精密晶片給輝達(Nvidia),由輝達製造出系統性的GPU。換言之,即使今天台積電晶片的精密度越來越高,其能做的仍然是眾多高價位產品的代工。

 這種產業型態對擬成立DIU的意義為何?簡單而言,我國的DIU可能無法完成任務和期待。這是因為,我們的廠商或能提供精密零配件,就像台積電能製造出獨步全球的高精密晶片,但是很可能無法提供立基於新興技術的終端系統性成品。這是很令人氣餒的。

 我們就該放棄嗎?答案是「否」。國防部和經濟部或可藉此對臺灣製造業能力做深入調查。進入資訊化時代,許多臺灣廠商也力爭上游,而能製造出許多高精密零配件而令國外人士眼睛一亮。

 其次,政府部門或能成立技術整合中心,把自製的高精密零配件依照不對稱作戰構想發展整合成不對稱武器裝備。這需要投資和試驗。其好處是後勤維修可以自己處理而維持高妥善率。

 此外,成立DIU還涉及組織和人事制度議題,包括:DIU的位階,以及國防部其他部門關係及公文流程。此外,如果期待引進文人專業人士,其薪資如何比敘和安全查核等的人事管理。再者,新產品如何加速引進的試驗和建案過程涉及建立規範的法令議題。凡此,這都是顧部長建立DIU需要處理的棘手議題。

 總之,科技快速進步對武器裝備和國家安全帶來新的機會與挑戰。如何快速引進新興技術和產品以提升國家安全能力是必要的調整,人們應樂見國防部建立DIU辦公室。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