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spect Foundation

  • 謝若蘭(Jolan Hsieh)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教授暨台灣安保協會理事長
Published 2021/08/27

原住民族日對正名運動的啟發

時值8月1日臺灣的原住民族日,以及8月9日的聯合國世界原住民族日,也讓我們來理解一下「正名」的另一個層面的思考。
(圖片來源: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20603 )

 

 

謝若蘭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教授
 
 

原住民族日對正名運動的啟發

 

 

  今年的東京奧運,臺灣隊以亮眼的成績,共獲得兩金、四銀、六銅總共12面獎牌。然而,更值得注意地是,我們同時看到的「正名」的議題,除了被熱烈討論的「中華台北」隊的議題之一,我們更看見了僅有大約2.5%的臺灣原住民族,在此次奧運團隊選手中,包含郭幸淳、楊勇緯、陳念琴等優秀選手在內,大約有19%為原住民選手。在此時空下,「中華台北」名稱是否足以能夠承載著選手的榮耀?時值8月1日臺灣的原住民族日,以及8月9日的聯合國世界原住民族日,也讓我們來理解一下「正名」的另一個層面的思考。

臺灣原住民族運動中的正名訴求

  原住民族(Indigenous Peoples)具有集體權利的「民族」(Peoples 或是 Nation)意涵,與一般社會指稱的族群(ethnic group 或是 ethnicity)不同。依據《聯合國憲章》的精神,所有民族具有平等與自決的權利原則,因此採用「原住民族」一詞是具有民族自決權的概念。然而,也正因為如此,《世界原住民族權利宣言》歷經超過20年的討論,才在2007年通過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原住民族強調要求以具有集體權意義的「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引起各國的擔憂。最後仍有美國、澳洲、紐西蘭、加拿大四國在表決時持「反對」立場,原因是擔心國際法上的效力加持下,恐造成國土分裂。但更重要地是,擔心因此失去原住民族傳統領域上的珍貴自然資源。

  臺灣歷史脈絡上,原住民一直是被冠予「番」、「蕃」、「高砂族」、「高山族」、「山胞」等他稱歧視用語。在戰後,臺灣省政府民政廳通報停止使用日本統治時期的「高山族」,全面改稱「山地同胞」,關鍵人物是 1946年擔任制憲國民大會代表,時任省政府委員卑南族南志信(1886-1959)。1947年6月,南志信提案呼籲,針對「山地」選出的國大代表「勿再用『高山族』代表之稱謂」,因為「高山族」名稱不雅,建議改為「臺灣族」,以表示係「臺灣原住的民族」。但官方的看法卻是:「山地同胞根本不是另外一種民族,不應有歧視的稱呼,『臺灣族』與『高砂族』一樣的不宜應用。」在省政府無法接受「臺灣族」的建議下,數度發公文禁止使用「高山族」,因此「山地同胞」遂成為官方給予在日本時期被稱為「高砂族/高山族」的臺灣原住民族的正式稱呼。

  在1980年代社會運動推動下的解嚴前後,加上國際潮流推波助瀾,臺灣人民透過多元面向的社會運動爭取權利,包含性別平等、環境正義,以及族群權利等。這一波社運是基於從威權邁向民主的政治、社會、經濟轉型,而原住民族也因為經驗歷代殖民的創傷,因此透過社會運動來爭取以正名、土地、自治為主軸的權利訴求。

  原運訴求以「臺灣原住民族」的自稱來展現具有集體自決權的意涵,在歷程中當然受到諸多的挑戰,包含當時一黨獨大的中國國民黨擔心同意「原住民族」一詞,等於是宣稱「讓渡」了這塊土地的主人的角色給原住民族,並且失去漢人中心優越的地位,因此除了執意使用「山胞」之外,還提出「先住民」、「早住民」等名稱。直到1994年4月,李登輝總統以國家元首的身分,首次公開以「原住民」稱呼「山地同胞」後,1994年的7月國民大會臨時會修憲時,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的「山地同胞」修正為「原住民」,再次於1997年再修正為「原住民族」,意味著以集體性呈現的原住民族群「被命名」及「正名」的進程。當然,以「原住民族」的集體自稱,並沒有試圖消去包含阿美、賽德克等各原住民族群之間的差異,包含區域、文化、語言等,以及可能具差異性的被殖民歷史經驗。

正名是一個關乎人性尊嚴與正義的工程

  正名,在實質上是關乎「我是誰」的自我身分認同與被認定的權利問題,並且伴隨著身分被剝奪後的認同消失與再現,解構、建構、被建構與再建構等議題。原住民族的正名倡議是如此,「中華台北」正名,又何嘗不是如此?

  當我們看到拳擊選手陳念琴於擊倒對手後,驕傲的以族語喊出自己是「阿美族的小孩」,難道,我們真的還阿Q式的認為,選手們對於自己代表的「中華台北」不會五味雜陳嗎?甚至是,我們要問的是另一個層次上的問題:「中華民國臺灣」真的是臺灣人的最大公約數嗎?

  2017年由民間發起的東奧正名,雖然沒有成功,並不代表我們的失敗,因為「正名」是一個關乎人性尊嚴與正義的工程。這次的東奧我們感謝國際社會在幫臺灣正名,但是,身為臺灣人,在他助之下,必須展現出己願。讓我們藉由原住民族正名的倡議努力不懈的啟發,共同來推動臺灣正名的轉型正義工程吧!

Editor’s Note: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publication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flect the policy or the position of the Prospect Foundation.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