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spect Foundation

  • 洪敬富(Chin-fu Hung)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Published 2024/08/13

再以「清朗」為名,啟動新一輪暑期中國未成年人 網路環境整治專項行動

截至2023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已達10.92億人,網路普及率為77.5%;其中未成年網民規模更已突破1.93億,普及率高達97.2%。(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再以「清朗」為名,啟動新一輪暑期中國未成年人
網路環境整治專項行動

 

洪敬富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在主汛期、大洪水的巨大陰影下,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中央網信辦)於2024年7月13日起,啟動為期兩個月的全國「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依中央網信辦的通知,該專項行動旨在重點整治當前突出於中國未成年網路環境中的六大問題:一、短視頻(影片)、直播平台;二、社交平台;三、電商平台;四、應用商店;五、兒童智能設備;六、未成年模式。一方面要求中國各地網信部門要認真部署,抓好專項整治任務的落實工作,以保護未成年人網路環境機制;另一方面,也相應對各類違規行為,從嚴處置違規平台、帳號及相關MCN機構(多頻道聯播網、網路創作者公司、網紅經紀公司),以維良好的網路生態。

中國強調政府機關在整治網路空間的主導作用

 約莫自2016年以來,中國已展開多次讓黨國網路空間天朗氣清的「清朗」整治專項行動。無論是對網路「飯圈」(fans、粉絲圈子)、網路暴力、網路犯罪、惡意營銷、侵犯公民隱私等亂象,或是對網路流量造假、色情、黑公關、網路水軍、網路謠言和虛假資訊、網路應用程式、春節網路環境、自媒體等亂象,從一次次各項「清朗」整治行動中,開展對黨國網路空間的「大掃除」。無非是要建構一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頂層設計的「網路文明建設」和「網路強國」。

 此次的清朗行動以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網路環境整治為名,是繼2024年1月中國開始實施《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以下簡稱「保護條例」)以來的一項具體網路監管行動。就其本質而言,該「保護條例」在實名制、內容審查和法律責任方面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而其他歐美日國家則更多地關注隱私保護和教育輔導,這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和黨國政治背景下,對未成年人網路保護的不同側重點。固然官方對該「保護條例」與正實施中的「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行動,都在在強調是「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但顯然中國更為強調政府機關在整治網路空間的主導作用,並藉由相關機構如網信辦、教育部、公檢法等部門之協作,以行政、技術、法律多重手段相結合的方式,體現共產黨領導下的政治淨化監管、嚴密的網路安全環境,和健康有序、積極向上的網路氛圍。

究其實質為體現「以黨治網」的具體表徵

 根據準官方組織「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3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已達10.92億人,網路普及率為77.5%;其中未成年網民規模更已突破1.93億,普及率高達97.2%。準此,實施對未成年人網路環境的保護,特別是在近來盛行於青少年間的網路暴力和霸凌、網路遊戲成癮與賭博、網路欺詐和色情等亂象,有其必要性與現實意義。但何以中國需要不時展開在網路上的特定清朗專項行動?這是否意謂著既有之法律法規執行成效不佳,甚至常是一種恣意、選擇性執法,整治效果有限?

 誠然,當今網路技術和社交平台的發展相當迅速,新興的網路現象及其衍生的問題亦不斷湧現,既有的法律法規可能難以及時、全面地涵蓋所有的新狀況、新問題。專項行動或可作為一種靈活的應對機制,迅速針對特定網路問題進行監管與整治。然中國「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下之網路治理,看似與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的「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在理念上是一致,都是旨在保護和促進未成年人的最佳利益。但究其實質,中國「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下的網路環境整治專項行動,更是體現習近平新時代「不斷革命論」於網路空間的「以黨治網」具體表徵:藉由集中整治行動,展示黨國政府的政治決心和執行力,俾利提升政府正面形象,並致力於社會政治的穩定,推進以維護國家(網路)主權、增強國家(網路)安全、推動國家(網路)經濟發展為核心標誌的「中國式」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

 

Editor’s Note: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publication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flect the policy or the position of the Prospect Foundation.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