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spect Foundation

  • 王國臣(Guo-chen Wang) 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
Published 2023/11/14

蠡測中共發動貿易壁壘調查之目的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於8月18日針對中國商務部對台灣的貿易壁壘調查初步調查結果指出,台灣違反ECFA條款,國台辦支持相關部門將採取的措施。(圖片來源:https://www.bjstb.gov.cn/bjtb/ywdt/qwfb2/1327508/index.html)



蠡測中共發動貿易壁壘調查之目的
 

王國臣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
 

 中國商務部於2023年4月12日公告,因應食品土畜、五礦化工及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的申請,對臺灣限制中國大陸進口的2,455項產品,展開貿易壁壘調查。8月17日再將品項調整至2,509項,且研擬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商務部更指稱,臺灣違反事證明確,惟10月9日又以案情複雜為由,將調查結果展延至明年1月12日大選前夕。

中國透過經濟恫嚇介入選舉之意圖明顯

 此舉介入選舉意圖明顯。北京當局希冀透過經濟恫嚇,干擾我方民眾的投票決定。最佳例證是,部分學者專家強調,截至2023年7月底,臺灣輸陸早期收穫產品關稅減免達98億美元。故若取消ECFA,則臺灣輸陸早收貨品的平均稅率,將拉升6.4個百分點,重創傳統產業的出口競爭力,尤以農產品、石化、機械與紡織的傷害最深。臺灣總體經濟也將因此受挫。

 惟關稅只是影響出口競爭力的眾多因素之一。例如:北京當局於2020年相繼制裁澳洲12項農礦產品。但一年後,中國大陸自澳進口相關產品,卻逆勢成長五成。澳洲亦因此積極拓展替代市場,大幅降低對陸貿易依賴。對此,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證明,澳洲實屬通案,中共經濟脅迫效果普遍低落,更疏遠其與各國的經貿關係。

 另一個例證是,ECFA稅率調降並未帶動臺灣相關產品出口。早收貨品占臺灣輸陸總額的比率,由2016年的26.3%持續降至2020年的18.9%;2021年雖略微回升到20.0%,但隔年旋即重挫至16.9%。2023年前7個月,早收貨品占比再降至16.8%。故經濟部估計,終止ECFA關稅優惠,實際影響總外貿金額僅5%。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亦坦言,此舉對臺經濟影響有限。

中國大陸內需不振致使臺灣傳產貨品輸陸縮減

 進一步而言,臺灣傳產貨品輸陸縮減,肇因於中國大陸內需不振。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至2023年前三季,社會品消費零售總額年增率平均僅3.8%。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更連續7個月低於1%,恐陷入通貨緊縮。消費頹靡也抑制舶來品的需求,中國大陸自全球進口商品,連續12個月負成長。

 更嚴峻的是,中國大陸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年增率由2022年12月的12.2%,驟降至2023年9月的3.1%。外國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更連續10個月負成長,平均跌幅逼近兩成。故北京當局希冀施以貿易壁壘與恫嚇終止ECFA早收清單,疊加積極鋪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與產業合作園區」,威逼利誘臺灣企業赴陸設廠,支撐中國大陸投資動能。

 綜合上述,中共策動貿易壁壘調查的目的有三:一來影響臺灣總統與國會選舉,二則宣傳經濟融臺,同時並可資助其自身產業。當前困局是,我方政府諱言貿易壁壘的成效甚微(畢竟終止ECFA早收清單,仍將衝擊個別廠商),這給予了在地協力者渲染的空間。為消弭諸如此類的認知作戰,我們亟需認清一個不再崛起的中國大陸經濟,以及其衍生的風險與新興機遇。

Editor’s Note: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publication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flect the policy or the position of the Prospect Foundation.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