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張建一(Chien-yi Chang)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兼院長
Published 2022/08/16

因應當前高通膨時期政府應有的作為

此次的全球性通膨除了是因為過去十多年的貨幣供給大幅增加外,新冠疫情與戰爭所造成的供應鏈不順亦是重要的原因。
(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因應當前高通膨時期政府應有的作為

 

張建一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兼院長

 

當前高通膨形成的原因

 2008年美國次級房貸所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之前,美國聯準會、歐洲央行、日本銀行與中國人民銀行這全球四大央行的資產規模僅接近5兆美元。然而,為了因應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2009歐債危機,以及2020年的新冠疫情,四大央行持續往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致使他們的資產規模近期曾經暴增六倍來到超過32兆美元水準。

 2018年時任美國總統川普為了制裁中國對其製造業的不公平的補貼發起了美中貿易戰。在美中雙方互徵高額關稅後就此埋下了全球通膨的火種。2020年的新冠疫情一開始因各國封鎖造成全球需求大幅減少,後來在疫苗普及與各國決定與疫情共存下,歐美大國重啟需求;但亞洲的供應鏈,特別是中國在清零政策下仍未完全回復至新冠疫情前的產能。在需求強勁與供給不順的情況下,通膨的火種終於被點燃。而今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僅造成石油、天然氣與煤炭等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大宗物資價格亦一發不可收拾,終於使得全球通膨火上加油,迅速在全球各國漫延開來。由於歐美主要國家對於通膨的誤判,因此現在持續加大升息幅度希望能夠抑制通膨,至於效果如何仍需要一段時間觀察。畢竟此次的全球性通膨除了是因為過去十多年的貨幣供給大幅增加外,新冠疫情與戰爭所造成的供應鏈不順亦是重要的原因。

政府不應放任輸入性通膨影響人民的生活

 台灣是一個小國,大部分的能源與大宗物資均仰賴進口,當這些物資在國際市場上大幅上漲之際,政府不應也不能放任這樣的輸入性通膨完全反應到國內一般物價水準進而大幅提高人民的生活成本。畢竟政府施政的目的是為了照顧人民的生活,使民眾能夠在國內安居樂業。近年來國內房價漲勢以使民眾苦不堪言,如果政府再放任影響民眾基本民生需求的一般物價水準大幅上漲恐怕將進一步提高民怨而引發一連串的問題。

 有些人認為政府應尊重市場機能,讓市場完全反應成本。然而在國內,油、電的價格本來就不是自由競爭市場所決定。中油在國內是寡占市場、台電更是一家獨占公司。當初政府成立這兩家國營事業的目的就是為了降低國際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因而造成國內油電價格雙漲對國內一般物價水準造成衝擊。目前來看,這兩家國營事業在穩定國內物價水準確實有的助益。雖然即使造成這兩家公司帳面的虧損而有政府增資的必要性,但即使如此也遠比油電價格完全反應成本造成社會更大的民生損失來的好。

因應當前高通膨時期政府的作法

 在高通膨趨緩,特別是高輸入性通膨大幅消失之前,政府不應忘了主要施政目的是照顧人民的生活,因此必須有積極性的作為以對抗通膨。央行除了貨幣政策的因應外,政府相關部會亦應利用政策持續調控可能大幅影響人民生活成本的物資價格,如暫時性調降甚至減免這些進口商品的關稅與貨物稅;而油價則應暫時性部分反應漲幅、電價則優先調漲以出口為主的用電大戶,至於中小企業與相關民生用電部分應是最後不得己時才來反應。

 此外,由於通膨影響的是全面性的,所有的民眾均會到影響而提高生活成本,特別是中低所得收入者。因此在當前高通膨時期,政府有必要擴大對中低階層的社會救濟,以避免他們的生活出現困難造成社會問題。

 股神巴菲特曾說高通膨時期最好的策略就是投資自己。就個人而言,就是充實自己的技能,這些技能是通膨所帶不走的。然而高通膨時期個人的生活成本不免增加,因此政府可以考慮補助民眾充實技能所增加的花費以提高他們自我投資的誘因,這對國家累積未來的人力資本也有相當的助益;就政府而言,投資自己就是投資國內。在高通膨時期全球貿易量將會下降進而影響我國的出口,此時政府就應改以擴大國內需求的政策為主,包括投資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政策,如公共基礎建設、危老都更、鄉村重建與整理等;同時在數位經濟時代與淨零轉型下,加速數位基礎建設的投資、能源轉型投資與協助企業的淨零轉型投資亦是很好的作法。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