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Published 2020/09/21

「中國在泰國政治作戰」座談會紀要

本會於8月舉辦「中國在泰國政治作戰」座談會,要點如次。

(一)中國發動政治作戰之手段及目的

1.  中國政治作戰係「超限戰」:中國發動之政治作戰係師承蘇聯經驗,結合軍事、政治、外交、經濟、網際網路等各項途徑發展多重嚇阻(Multi-domain deterrence)策略,或稱「超限戰(unrestricted warfare)」。惟當前各國就中國所運用之策略有不同專有名詞及定義,略歸納為心理戰、媒體戰及法律戰等三類,均可以「政治作戰」概括。

2.  中國運用政治作戰達到「不戰而勝」之終極目標:中國透過各種途徑發動政治作戰,其影響力無孔不入,目的為影響他國改變行為,甚至不費一兵一卒即能摧毀目標國家。故各國應深刻認識中國戰略目標,並對其作為有「戰爭」認知,方能有效學習實際因應策略。

3.  臺灣係中國政治作戰首要目標,繼之為美、日、東南亞國家及國際組織:中國對臺發動政治作戰對象廣泛,且目標各異,如分化臺灣社會為首要目標;恫嚇美日等國使其不作為;滲透東南亞政權並拉攏為中國附庸;干涉國際政府間組織人事任命為中國利益服務等。

4.  中國「帶路倡議」實為輸出中國極權政治模式:中國甫提出「帶路倡議」願景時,其協助開發中國家基礎建設及強化區域連結等概念廣受歡迎;惟當前「帶路倡議」目標國家深受民主倒退、債務陷阱影響,顯示中國係藉「帶路倡議」滲透目標國政局、攏絡政府菁英為其附庸,輸出中國極權政治模式。

(二)中國對泰國政治作戰之觀察

1.  中國拉攏泰政府為其所用,亦助泰威權政府鞏固統治:北京操作統一工作戰線拉攏泰國皇室政府為其所用,其手段包括傳統及戰狼式外交並用、經濟利誘及壓迫雙管齊下,提供泰軍先進武器設備以建立代理人軍隊等。中國近年更積極收購泰新興媒體及影視產業播送政治宣傳影片、廣設孔子學院等,以塑造輿論及影響政府行為,其目的為打造泰國政府為其附庸,泰政府亦得以借中國之力落實威權統治。

2.  中國藉提供泰國武器系統以提升共軍在泰之存在,加以滲透泰國軍事體系:2018年泰國宣布10年期武器現代化計畫,以中國為主要武器系統供應者,中國更於梭桃邑港(Sattahip)建設潛艦設施,如此一來共軍人員便能隨時進出泰國軍事要地,且泰軍使用中國提供之裝備亦須在共軍監督下訓練,判中國藉機提升共軍在泰之存在,並加以滲透及掌握泰國軍事體系。

3.  中國控制泰國而破壞美泰同盟,加以分化美在東南亞同盟體系:北京政府著眼於泰國身為強權緩衝國的歷史傳統,認為控制泰國政治菁英即瓦解泰美同盟,進而控制東南亞各國,以達到分化美國在東南亞同盟的終極戰略目標。

4.  2014年政變後泰菁英逐漸意識中國滲透恐衍生國安疑慮:2014年泰國皇家陸軍政變奪權後,泰菁英逐漸意識中國合作非出於善意,如泰政府未料中國在柬埔寨設機場及海軍基地,大幅升級中柬軍事合作;又如中國在湄公河流域大舉興建水壩威脅泰國民生安全;中對泰大量傾銷農產品致巨額貿易逆差;帶路倡議衍生債務陷阱;及中國出資援助泰國觀光建設,惟觀光收益都歸中資企業,致泰增加對中依賴卻無助經濟發展等安全疑慮。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