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陳尚懋(Shangmao Chen)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
Published 2025/08/06

東協外長系列峰會對東協中心性之影響

第58屆東協外長系列會議於7月9日至11日假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
(圖片來源:https://asean.org/the-58th-asean-foreign-ministers-meeting-convenes-in-kuala-lumpur-malaysia/)

 

東協外長系列峰會對東協中心性之影響

 

陳尚懋

佛光大學公共行政與國際事務學系教授

 

 第58屆東協外長系列會議於7月9日至11日假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主題延續「包容性」(Inclusivity)與「永續性」(Sustainability)。除東協外長會議外,亦召開第26屆東協+3外長會議、第15屆東亞峰會外長會議、第32屆東協區域論壇外長會議。本屆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總理安華於開幕儀式上強調維護東協在區域中的「中心性」,在地緣政治持續緊張、關稅等經濟手段成為大國競逐與博弈工具的背景下,東協必須捍衛原則,拒絕選邊站,維護集體利益與區域穩定。

中美外長首度會談釋出對話訊號

 此次會議期間,中美雙方也進行川普2.0政府上任以來的首次高層外交接觸。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舉行雙邊會談,雙方分別強調「管控分歧、拓展合作」與「累積善意、建設性對話」,為未來「川習會」鋪路。雖然中美外長會面時間較往常延宕些許,但顯示雙方在競爭之際仍嘗試進行外交對話。

 值得注意的是,會議正值南海仲裁案九週年,王毅也於會議期間發表強硬談話,批評仲裁案由區域外勢力操弄,指責菲律賓違反雙方同意原則,並藉太平島為例質疑仲裁庭判決。同時,他亦暗指特定國家「格格不入」、充當外部馬前卒,意有所指地警告菲方。相對地,美方則透過盧比歐主持的美日菲三邊會談展現對菲律賓的明確支持。臺菲關係自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上任後亦持續升溫,臺灣獲得免簽待遇與官員互訪便利,雙邊在經貿、教育與安全合作潛力可期,臺灣應把握契機深化合作並關注菲國政局演變。

 另一焦點是泰柬邊境衝突持續升溫,自五月底以來的小規模衝突,以及電話門事件造成的泰國政局震盪,後續演變成難以收拾的嚴重軍事對抗。王毅在會中也分別與泰柬外長會談,提出中方可在雙邊對話中扮演建設性角色,但在雙方互信薄弱與國內政治操作下,並未見效。而盧比歐則並未與泰柬外長會面,顯示美方此行重心仍集中於化解東協國家對於對等關稅的疑慮,以及菲律賓與南海議題。由於泰柬衝突並未在此次會議中獲得有效處理,也使得雙方在7月24日升級軍事行動,並已造成超過30餘人死亡。

東協戰略「中心性」受挑戰

 整體而言,美國目前主要透過對等關稅施壓、小多邊機制(如美日韓、美日菲)推進印太戰略,並與菲、越等國加強軍事合作。中國則深化與東協的多邊框架合作(如中國-東協-海合會)、積極介入東協內部事務,並強調南海議題應由區域內國家解決。兩國策略雖然各有布局,但同樣受限於美國內部政治變數、中國形象與信任危機等挑戰。

 在美中競逐格局下,東協的「中心性」面臨重大挑戰。一方面,東協的戰略價值因大國競逐而被放大,提升了其談判籌碼;但另一方面,成員國在對美中的立場分歧,若美中傾向以小多邊機制取代東協平臺,恐使東協被架空於局勢之外。東協未來能否維持內部一致並有效發揮影響力,將是區域穩定與自主性的關鍵。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