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能過剩對全球的風險是一個複雜而多面的問題,它可能影響全球經濟、貿易、資源分配和地緣政治格局。(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全球應注意中國產能過剩帶來的風險
張建一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兼院長
中國產能過剩現已變成全球矚目的問題,它不只對中國與全球經濟帶來問題,甚至對於地緣政治格局亦可能產生潛在的風險。
一句「各種製造業不能丟」造成中國產能過剩
2020年10月3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共雜誌《求是》發表文章,文中寫道:「要著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這段話簡單來說就是「提升製造業」是中國的重中之重。文中習近平亦提及:「我國線上經濟全球領先……」,但話鋒一轉強調:「實體經濟是基礎,各種製造業不能丟。」很明顯,這一篇文章就是當前中國產能過剩的源頭。在「各種製造業不能丟」的原則下,大量的補貼湧向各種製造業,造成各種製造產品產量過剩,在中國內部無法吸收下,低價傾銷至全球各地是可預料之事。2023年9月,習近平在黑龍江省考察調研期間的一個座談會上首次提到一個新名詞:「新質生產力」。原本各界預期中國製造業將朝向「量減質增」的方向調整,但他當時卻表示,中國將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換言之,中國的產能擴張將從成熟製造產品擴及至新興製造產品。顯然,當前中國的電動車、電池與太陽能電池已對全球產業造成壓力。
中國產能過剩的潛在風險
中國產能過剩對全球的風險是一個複雜而多面的問題,它可能影響全球經濟、貿易、資源分配和地緣政治格局。這些風險包括:1. 價格競爭和市場失衡:中國產能過剩導致市場上供應過剩,進而導致價格下跌。這可能對其他國家的企業產生競爭壓力,尤其是那些無法與中國的低價競爭的企業。這可能會導致全球市場失衡,進而引發貿易緊張局勢。2. 貿易衝突:其他國家可能因為中國的產能過剩而感到不公平競爭,導致貿易衝突升級。這可能導致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興起,如關稅、配額和其他貿易限制,進一步加劇全球貿易緊張局勢。3. 金融風險:中國產能過剩可能導致企業過度擴張和債務風險增加。如果這些企業無法獲得足夠的利潤來應對其債務,可能會導致金融風險擴散到其他國家和金融市場,很明顯這些問題在中國已經產生了,全球現在要避免的是各國因中國產品低價衝擊該國產業所造成各國間接的債務風險。4. 環境和資源壓力:中國的產能過剩可能導致過度使用資源和環境壓力加劇。這可能對全球資源供應和環境造成負面影響,例如中國的GDP占全球18%,但其資源消耗、水資源使用和排放量大量增加顯然與其GDP占比落差甚大。5. 地緣政治影響: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的主要參與者,其產能過剩可能影響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例如:中國對一些國家的經濟影響力增加可能導致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例如對於南海爭端等問題的影響。
全球應全力共同應對中國產能過剩的潛在風險
全球因應中國產能過剩的風險需要採取多方面的措施,包括政策、貿易、金融和環境方面的措施。例如:1. 加強國際合作和協調:國際社會可以透過加強合作和協調來應對中國產能過剩帶來的負面影響。例如:透過國際組織和多邊協議來解決貿易緊張局勢,促進更加公平和開放的貿易環境。美國財政部長葉倫4月4日赴中國主要的目的即是針對中國產能過剩問題進行協調與溝通。2. 貿易政策調整:其他國家可以透過調整貿易政策來應對中國產能過剩帶來的壓力。這可能包括加強反傾銷措施、實施反補貼政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例如:2018年時任美國總統川普針對中國不公平補貼所發動的貿易戰,若中國再不積極改善當前的產能過剩問題,全球各界應該考慮跟進。3. 金融監管和風險管理:國際金融體系需要加強監管和風險管理,以應對中國產能過剩可能帶來的金融風險。這可能包括加強企業債務監管、提高風險評估和監控能力等。4. 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全球需要加強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如聯合國氣候大會不能只是要求各國減碳多少,而必須更積極去應對中國產能全面過剩可能帶來的環境壓力。例如:針對中國出口的產品全面課徵更高的碳關稅。
總之,因應中國產能過剩的風險需要全球各方共同努力,透過政策、貿易、金融和環境方面的措施來要求中國放棄不公平補貼導致產能過剩對全球的危害,進而實現全球共同利益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