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張建一(Chien-yi Chang)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兼院長
Published 2025/02/26

美國將對臺灣的晶片課徵100%關稅?

「讓美國再次偉大」一直是美國總統川普的施政主軸,而他最喜歡的政策工具就是關稅。
(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美國將對臺灣的晶片課徵100%關稅?

 

張建一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

 

 「讓美國再次偉大」一直是美國總統川普的施政主軸,而他最喜歡的政策工具就是關稅。例如:最近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 IEEPA)對加拿大與墨西哥課徵25%的關稅(即使延後一個月實施)、對中國在既有的關稅下(目前平均關稅約為19%)再加徵10%的關稅,以處理美國非法移民與芬太尼毒品問題。而臺灣也因為晶圓代工全球市占率高達六成(高階晶片甚至達九成),被川普直接點名「偷走了美國的晶片業」,並揚言「對臺灣的晶片要課 100% 關稅」。

臺灣直接出口到美國的積體電路金額較低

 2024年臺灣出口到全球的積體電路金額達1,650億美元,占臺灣總出口4,750億美元的34.7%,比重並不低。而2024年臺灣直接出口到美國的積體電路僅74億美元,占臺灣積體電路總出口比重只有4.5%。由此可知,若美國針對從臺灣進口的晶片課稅,對臺灣的直接影響其實不大。然而,2024年臺灣對美國的出口金額為1,113億美元,但貿易順差高達648億美元,是2015年的十倍。而臺灣對美國出口貨品主要是自動資料處理機及其附屬單元(主要為伺服器),2024年出口值達515億美元,占臺灣對美國出口值的46.3%,同時貿易順差高達470億美元;若加計積體電路的67億美元貿易順差,兩者合計達537億美元,占2024年臺灣對美國貿易順差的82%。

 眾所周知,台積電是全球最大的積體電路製造公司,而台積電的美國客戶占比高達65%,但這不意味台積電生產價值65%的晶片會直接出口到美國。這是因為台積電的晶片是中間產品,是美國企業購買用來生產製造資訊及通信(ICT)終端產品的元件之一,而這些終端產品的製造地也大多不在美國,而且銷售市場不只是美國,而是全球市場。例如:美國蘋果公司的手機2024年有7%於印度生產,其餘大多在中國製造,說明蘋果公司購買台積電的晶片後,會要求台積電出口到中國與印度結合其他零件組裝成iPhone手機後賣到全球市場,這當然包括美國市場。而最近火紅的Nvidia AI晶片亦是如此,只不過最後組裝成AI伺服器後,美國確實是最大買家,而主要製造國則是臺灣。

 由此可知,若美國對從臺灣進口的積體電路課徵關稅,對臺灣直接影響不大;但若美國針對來自臺灣的伺服器課徵關稅,或者對出口到美國的ICT終端產品中含有臺灣晶片的產品課稅,對臺灣的積體電路產業影響將不可輕忽。例如:川普新一波對中國無差別加徵10%的關稅,就包括2018年美中貿易戰後未被課徵關稅的ICT下游產品,包括:電腦、筆電與手機等;而中國生產製造這些產品中的積體電路,有51%來自臺灣,也因此將對於臺灣的晶片出口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臺灣須密切注意「2025計畫」的影響

 2月7日,川普與到美國進行訪問的日本首相石破茂進行會談時宣布將對與美國貿易的國家徵收對等關稅。對等關稅是川普第一任期和2024年競選總統中的貿易議題,是美國傳統基金會「2025計畫」(Project 2025) 倡議的一部分,該計畫由川普現任的貿易和製造業高級顧問納瓦洛 (Peter Navarro)所撰寫。納瓦洛在計畫中指出,若川普2019年呼籲實施的《美國對等貿易法》(U.S. Reciprocal Trade Act)上路,潛在目標可能是「對美國有較大貿易逆差,且實施相對高關稅的國家」。而中國及印度最有可能被鎖定為「紅色區域」國家;其次,「黃色區域」為貿易逆差極高的歐盟,以及貿易關稅較顯著的泰國、臺灣及越南;第三層目標則是日本、馬來西亞。而臺灣2024對美國的648億貿易順差排名已經位居第六,臺灣政府不可輕忽可能的影響。

臺灣須積極與川普政府溝通

 面對川普的交易式關稅政策,臺灣必須找出可以與美國政府交易的東西,並積極與美國政府溝通。例如:美國在全球半導體的產值位居世界第一,特別是IC設計業獨霸全球;臺灣在全球半導體的產值位居第二則是在製造與封測名列前茅。而眾所周知,美國的英特爾公司由於經營不善,不只晶片製造技術始終無法突破,在設計方面更是逐漸被同為美國公司的競爭對手超越。而臺灣則是在公平競爭下憑藉自己研發的技術與大量資本支出而非偷走美國的技術而強化自身的製造能力,因此臺美在半導體產業基本上是互補的。如果沒有臺灣補足美國半導體供應鏈中製造能力不足的部分,美國的IC設計業將無法獨霸全球。因此,臺灣應向美國政府強調,在半導體產業上,美國企業負責設計與通路,而臺灣則透過龐大資本支出生產美國企業所需要的晶片,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國的品牌商。同時,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未來可能會有六座甚至更多晶片製造工廠,而這些台積電製造的晶片會再運回臺灣進行高階封測後,再出口到全球生產終端產品的國家;也就是說,就貿易數據來看,未來臺灣會向美國進口台積電在美國製造的晶片以縮減臺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當然,臺灣向美國進口更多的軍購、能源,或者能否對美國的鐵鏽帶相關城市進行投資亦是臺灣政府可以努力的方向。

Editor’s Note: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publication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flect the policy or the position of the Prospect Foundation.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