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謝若蘭(Jolan Hsieh)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教授暨台灣安保協會理事長
Published 2023/03/20

以「臺灣」為名參與國際間的幸福經濟推動

我國由原住民族委員會遞出申請書,2022年7月於加拿大渥太華正式以澳洲、加拿大、紐西蘭、臺灣等四個國家為創始會員成立IPETCA。(圖片來源:https://www.cip.gov.tw/zh-tw/news/data-list/35AE118732EB6BAF/9BDB1F0C78B4E7C333A6095161A25B23-info.html)

 

以「臺灣」為名參與國際間的幸福經濟推動

 

謝若蘭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教授
台灣安保協會理事長

 

 近日七大工業國組織(Group Seven, G7)提出重新定義「幸福」,強調不應只注重國內的生產總值,而應致力於促成貧富差距縮小的相關政策推動。看此新聞同時亦有感於近年來國際上諸多國家以原住民族的特色與優勢進行國際交流的思維,正好可以相互呼應G7的經濟思維轉向,因為除了肯認原住民族的主體文化價值外,更能透過原住民族傳統知識體系來創造幸福經濟思維,使之成為推動靈活外交路線的契機。

以「臺澎金馬」領域為名

 過去臺灣與紐西蘭在WTO架構下,於2013年以會員身份簽署《紐西蘭與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經濟合作協定》(Agreement between New Zealand and the 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 of Taiwan, Penghu, Kinmen, and Matsu on Economic Cooperation, ANZTEC),被視為臺灣朝向更積極的布局來加速區域整合、連結亞太、邁向全球的政策目標之重要關鍵。ANZTEC協定除了一般的相關經貿規範外,特別設定原住民族專章,成為雙方共同的重要合作議題。

 以當時的政治時空考量下,採用「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稱呼,能夠理解是為突破「中國政策」架構下的經濟合作。名稱非常拗口,整體來說,不管在中文或是英文的「臺澎金馬」,多半是以「臺灣」稱呼,至少最低限度上,沒有出現可被解讀或是代表「中國」的名號。

以「中國台北」之名

 紐西蘭於2021年底主辦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時,積極推動原住民族經濟及貿易合作,並邀請包含本人在內的原住民,於會議中進行臺灣原住民族女性與數位經濟推動的經驗分享,以此提升原住民族議題的國際關注與能見度。臺灣是APEC成員,但在參與主辦方的會前會討論時,才真正強烈意識到即使本人是以原住民身份參與,還是因為「中國」框架下被再三提示,不能也不要引起關注與抗議,必須要用「Chinese Taipei」或是「經濟體」代替臺灣。除此,本人所準備的報告檔案也被事先檢視,內容有一張以臺灣地圖介紹原住民族分布的頁面則被直接轉為純文字敘述。為了能夠有機會向國際發聲,勉強妥協接受,但在口頭報告與回應時還是一不小心的誠實為上的用了臺灣的字眼。

 近期爲了積極有效回應全球各地對原住民族權利與權力的訴求的浪潮,除了就語言、文化、祭儀、樂舞等各項進行賦權外,更以善治與包容來回應全球人類共同面對的環境、社會、經濟等永續發展目標議題。具體舉例來說,紐西蘭近年來透過原住民族優先之共同價值目標的觀點進行國際合作的規劃,邀請包括臺灣、澳洲、加拿大等同樣重視原住民族經濟賦權的APEC經濟體加入「原住民族經濟貿易合作協議」(Indigenous Peoples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Arrangement, IPETCA),臺灣由原住民族委員會代表遞出申請書,2022年7月於加拿大渥太華正式以澳洲、加拿大、紐西蘭、臺灣(以Chinese Taipei 為名參與)等四個國家為創始會員成立IPETCA,目前開放APEC會員經濟體、WTO會員及其他經濟體申請加入IPETCA。

以「臺灣」為名參與國際

 原本令人興奮的看到IPETCA為國際間首見,以推動原住民族經濟、貿易與投資議題為主多邊合作機制,並看到國際上致力提升原住民族經濟賦權的承諾。可惜的是,IPETCA既為非正式締約(non-binding agreement),又以原住民族為主體進行合作夥伴推動原住民族經濟合作,為何無法以更能代表臺灣原住民族主體的「臺灣」為名參與?這種以「奧會模式」參與國際,對內自稱「我國」,媒體以「臺灣」為名,官網上卻「Chinese Taipei」的混亂模式,究竟是務實的外交手法,還是有機會突破,卻可為而不為之?

 將「Chinese Taipei」最小化並且消失,應該是臺灣人民與國際間的共識,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正在舉行被視為世界盃的國際棒球經典賽事,「Team Taiwan 臺灣隊」卻是「Chinese Taipei中華隊」,「臺灣」這塊土地長期被這個名不正、言不順的「Republic of Chinese中華民國」名稱占據到讓人民認同錯亂,尤其對於臺灣原住民族的認同建構造成負面影響,真是令人情何以堪?

 臺灣的轉型正義工程進步的空間其實很大,而為臺灣爭取名正言順的國家名稱,是一項不可忽略的訴求。期許每一位「務實的臺灣政治工作者」,均能帶領著有極多數臺灣人民為後盾的臺灣隊,共同突破挑戰,以「臺灣為名」開創新的國際能見度空間。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