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Published 2020/09/24

「美中在南海及臺灣周邊海域演習要況及其政軍安全意涵」座談會紀要

本會8月舉辦「美中在南海及臺灣周邊海域演習要況及其政軍安全意涵」座談會紀要。

一、中國在亞太軍事動態之意涵

(一)中國趁美軍疫情擴大企圖以疫謀霸:共軍自年初武漢封城當日即派出轟6轟炸機出海演訓,2月起更數度派遣轟6、空警500預警機及殲11戰鬥機擾臺,3月底在菲律賓海域演訓的美羅斯福號傳出集體染疫後,共軍更於4月10日派遼寧號自宮古海峽、殲11戰機自巴士海峽經南北通路出第一島鏈,顯示中國似有趁美軍疫情擴大無暇因應之際企圖以疫謀霸。

(二)共軍擾臺動作頻繁旨在以武促統,非進行攻臺準備:儘管美中一系列軍事對峙行動似升高區域緊張態勢,惟實則乃雙方持續相互測試及為經營戰場而預做準備,判共軍動作頻繁係為以武促統,而非計畫性攻臺準備,因目前共軍攻臺條件尚不足。

(三)共軍軍事動作頻繁,惟仍可藉演訓位置、規模及科目初步推判其威脅性:如何評估美中在亞太的軍事演訓動態,可藉演訓位置(對臺距離)、規模、操演兵力及科目初步推測,如火砲射擊多為近程威脅性不高,奪島演習則須注意;軍事演習有按年度計畫執行之例行性演習及非例行性的新演習,新演習及是否採用新裝備則須特別關注。

二、美國在亞太軍事動態之意涵

(一)美空軍採「不可測戰術」增加共軍預測難度進而達成嚇阻效果:年初美空軍在亞太地區偵防仍維持普通頻率,惟在共軍動作頻繁下,美軍於4月10日後始有大動作回應,雙方對峙態勢自此升溫,美軍開始頻繁派遣軍機巡弋臺海周邊,甚至只要共軍機艦有動作,美軍則立即跟進回應;4、5月起美國採取「不可測戰術」,對B-52H轟炸機及B-1B轟炸機進行不尋常調度以對中國造成戰略嚇阻,亦為因應共軍中長程導彈部署。

(二)美積極巡弋亞太地區,有偵防、經營戰場、威懾及鞏固地位之目的:共軍在沿海的許多行動係外界所難以探知,惟仍可藉由美軍的反應作為推測出共軍的可能行動,如美空軍6月起頻繁巡弋巴士海峽,除加強偵防外亦有經營戰場目的,為派遣尼米茲號及雷根號雙航艦進入南海進行準備,以鞏固美國在西太平洋軍事地位。

(三)疫情對美軍威脅仍在,須慎防疫情在秋冬升溫造成之變數:中國號稱疫苗研發已完成,下一步將優先供給共軍使用,面對共軍防疫準備充足,若今秋冬美軍仍無法有效控制疫情,甚至持續擴大,不排除共軍趁此際測試並挑戰美軍能耐之可能性。

(四)美軍在亞太軍事操作顯示其軍事戰略或有調整:從美一系列軍事動作判美或有就亞太軍事戰略進行調整,如空軍「不可測戰術」中的不尋常調動,海軍入南海亦非經過去路線,雙航艦迅速入南海又分散,使中共難以預測,而美太平洋陸軍則將任務編組改成多領域加上網路無人機,並於最近提出「全方位聯合作戰部隊」,其實與共軍發展「合成營」係同一概念及趨勢,強調小編組機動力高。

(五)美中須嚴防軍事對峙擦槍走火及妥處善後:美中在亞太軍事對峙升溫,判雙方皆不想發生衝突,惟無法不擺出強硬姿態,故應關切發生擦槍走火之可能性,及該事端將多快被處理及如何妥處等。

三、析論美軍是否協防臺灣

(一)美在亞太動作頻仍可視為美落實「預防性戰爭」理念:美是否協防臺灣或可由前3次臺海危機美國雖無法提前準備但有事後因應來看,如96年臺海危機後美派第7艦隊協防臺灣海峽,美前防長裴利(William Perry)亦提出美應在全球進行「預防性戰爭」;對照今美國在臺海及南海的偵查作為及軍演,相關動作均係因應預防性戰爭所做準備,或係可正面看待美軍協防臺灣之因素。

(二)臺美雖無法進行聯合作戰,惟仍有劃分責任區聯防之可能:臺美雖無法以聯合作戰型態呈現,惟只要華府授權許可,臺美仍有多種合作的可能性及應變措施,特別臺海係以海空作戰為主,可在臺海周邊開設空中走廊,雙方互相約定,或臺灣以地面部隊為主負責守好,美軍則提供空中支援或遠距飛彈投射等。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