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崔進揆(Chin-Kuei Tsui)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所長
Published 2025/02/11

2025年中東局勢發展與展望

加薩戰爭自2023年10月爆發迄今已15個月。(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2025年中東局勢發展與展望

 

崔進揆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敘利亞總統阿薩德(Bashar Assad)在2024年12月被反政府勢力沙姆解放組織(Hayat Tahrir al-Sham, HTS)推翻後,敘利亞未來政局發展對本就複雜與變化快速的中東地緣政治情勢投下新的變數。另外,川普在2025年1月20日就任美國總統後,新政府的中東政策預期也將對中東地區的國際關係產生影響。2025年中東議題關注焦點主要為:加薩戰後重建與人質危機、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關係正常化發展、伊朗為首的什葉新月(Shia Crescent)勢力與抵抗軸心(Axis of Resistance)之影響力變化。

 加薩戰爭自2023年10月爆發迄今已15個月,雖然美國、埃及、卡達積極斡旋以、哈雙方停火,力圖被囚人質能平安獲釋,但目前估計仍有約一百名人質遭哈瑪斯挾持、控制。而在拜登政府力促之下,以、哈雙方終於在2025年1月15日達成三階段的停火協議。根據協議,第一階段於1月19日生效,衝突雙方停火42天,彼此互釋人質與囚犯,讓巴勒斯坦人返家和國際援助進入加薩;第二階段是哈瑪斯釋放所有人質,衝突兩要達成永久停火,以軍全面撤離加薩;第三階段交換人質與犧牲者遺體,開放邊界關口,啟動加薩地區戰後重建。

停火協議與以色列內外政策的多重壓力

 關於停火協議進程,以色列在執行上具有主導的優勢,因為歷經15個月戰火的哈瑪斯,戰鬥和軍事能力已大不如前。在美國、國際社會及國內民意輿論的壓力下,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立場已不似過去強硬,雖曾表示協議細節待確認,但仍主導內閣會議批准協議生效。停火協議未來執行的最大障礙還是以色列國內政治因素。尼坦雅胡政府為右翼政黨組成之聯合政府,包含國家安全部長和財政部長在內等內閣成員皆對停火協議持反對和懷疑的態度,尼坦雅胡若無法成功說服內閣成員,其領導之聯合政府內部將面臨整合困難和分裂的危機,連帶影響政府施政和協議執行。此外,針對加薩地區重建和軍隊部署等問題,尼坦雅胡政府並無具體共識,三階段協議是否被徹底貫徹仍存在不確定因素。

 加薩地區局勢發展和以色列政策執行將連帶影響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關係正常化的推動。2023年以哈加薩戰爭前,各方預期沙烏地阿拉伯和以色列將達成兩國關係正常化,但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目前已明確表示兩國方案和巴勒斯坦建國議題是沙烏地阿拉伯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前提。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關係正常化始於川普第一任任期的《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s),川普第二任期雖仍可能續推和促成沙以關係正常化,但以色列右翼政黨勢力並不易在巴勒斯坦建國議題上妥協。再者,現階段沙烏地阿拉伯和區域大多數國家民意對以色列普遍觀感不佳,實際不利阿以和解的推動。是故,在以色列尚未結束軍事行動,以及民意輿論和政權穩定的優先考量下,沙烏地阿拉伯與其他阿拉伯國家不會在阿以和解議題上冒進。

敘利亞政權更迭與什葉新月勢力的削弱

 最後,阿薩德政權瓦解對伊朗在2003年美伊戰爭後建立的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刻的變化。伊朗在過去20年間,成功擴展政治勢力至阿拉伯半島,什葉伊斯蘭勢力橫跨波斯灣至地中海東岸,加諸伊拉克、敘利亞境內什葉民兵組織、真主黨、哈瑪斯、胡塞組織等勢力的集結,什葉新月勢力和抵抗軸心正式成形,影響區域秩序和國家互動甚深。然而,以色列2023年10月持續迄今的軍事行動不僅重創哈瑪斯、真主黨的組織運作,也對阿薩德政權產生影響,在失去伊朗、真主黨、俄羅斯的奧援後,終被反政府勢力推翻。遜尼伊斯蘭將是敘利亞未來新政府組成的主力,缺少親伊朗政權和戰力嚴重受損的哈瑪斯、真主黨等盟友的強力支援,伊朗影響區域秩序和政治發展的能力下降,整體形勢對伊朗不利,對以色列有利。國際社會必須擔憂和關切的是,伊朗在失去主導地緣政治優勢後,為了維持政權穩定和國家安全,未來是否會更加堅定走向成為核武國家。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