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公執政聯盟敗選石破茂想繼續執政必須再擴大與在野黨合作
(一)選舉結果沒有任何政黨單獨過半
10月27日,日本舉行眾議院改選,結果自民黨僅獲得191席次(選前247席),公明黨獲得24席次,自公執政聯盟只有獲得215席次,沒有超過233席次的過半數,連公明黨新任黨魁石井啟一也落選。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獲得148席,增加50席是最大贏家;國民民主黨獲28席大幅成長4倍。不過,日本政局面臨各主要政黨都沒有過半席次,必須組成新聯合內閣的複雜局面。這次選舉勝敗的主要因素是,自民黨安倍派系先前發生政治獻金記載不明事件,根據民調顯示,有72%選民在這次選舉中針對政治獻金記載不明,做為選擇候選人與政黨的主要因素;陷入黑金政治被批判的自公執政聯盟首相石破茂決定解散眾議院進行改選,由選民來判決是非對錯。自民黨安倍派系處於暴風圈,在這次選舉前,岸田文雄總裁給予涉案46位議員懲罰,他們在這次選舉尋求連任,結果有28人落選,影響甚大;而以打擊黑金政治為主要政見的立憲民主黨與國民民主黨,共同分享著自民黨失去的大量席次,連同其他在野小黨總共獲得250席次,自公執政聯盟敗選。
(二)石破茂仍希望自公聯盟持續執政並爭取其他小黨合作
自民黨雖然敗選,仍然是最大政黨,石破茂表明想要繼續執政實現選前提出的政策,只能尋求擴大與其他在野黨合作,以獲得過半席次支持。不過,國民民主黨黨魁玉木雄一郎已經表明,僅願就個別政策參加自公執政聯盟合作,首相指名選舉時也會考慮支持其他政黨;日本維新會(38席)也提出類似的立場,使得日本政局陷入聯合內閣不易產生的困境;即使組成聯合內閣,未來政局注定將會是「脆弱執政聯盟」面對「強勢在野勢力」的不穩局面。整體而言,從過去一年的民調顯示,日本人民最關心的還是物價上漲的經濟問題,對於外交國防等安全政策,各主要政黨的共識程度是相當高,預計,日本的安全政策將不會有太大改變。
二、岸田前首相留下的外交國防政策路線不易翻轉
(一)日美同盟合作仍為日本新政府外交國防政策核心
由於全球性的通貨膨脹侵襲,各國人民都苦於物價不斷上漲,生活不易困境。根據民調,在這次選舉日本人民最關心的議題分別是:第一經濟景氣和物價高的對策;二是社會保障;第三是黑金政治議題,這三項議題的關注佔七成三,而外交國防議題僅佔一成左右,顯示各政黨對內政議題關注最大,也都提出不同的利民政見,以爭取選票;同時,凸顯各政黨對外交安全議題的看法較一致,可以視為共識程度也較高,尤其是野田佳彥2011年曾當任首相,當時也重視日美同盟安全合作。因此,即使這次選舉結果沒有任何政黨獲得過半席次,日本與美國外交國防合作政策不會有所改變;美國目前印太戰略就是強化民主同盟的安全合作力量,以威懾中國軍事擴張威脅,特別是對東亞和平穩定的重視,此戰略日本政府不會有所改變。
(二)活化、深化與擴大日本在印太的安全角色
日本與北約、美日印澳、美日菲等安全合作機制,隨著國際情勢逐漸嚴峻,正日益強化與圓滑化。根據日本媒體披露,岸田文雄執政時期留給日本的外交國防資產有三項:一是防衛經費大幅提高,在2022年通過的「防衛力整備五年計畫」,從2023年開始總共編列43兆日圓,在2023年度先增加1兆4千億日圓,是6兆8千億日圓,2024年編列7兆9500億日圓,以後每年都超過7兆日圓的預算,這是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大增幅,岸田目標是要達到北約對同盟國GDP2%最低限度的國防費要求;二是日本和南韓、澳洲、紐西蘭領導人連續兩年參加北約峰會,將北約與印太地區民主同盟的軍事力量連結起來,石破茂先前曾積極倡議成立印太地區的「北約」,他勢必將會承續參與北約安全合作;三是推動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QUAD)」,及美日菲安全合作聯盟。今年8月12至14日,石破茂率領包括日本維新會前原誠司議員在內的跨黨派國會議員訪問臺灣,晉見賴清德總統、蕭美琴副總統,並拜會前總統蔡英文,及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外交部長林佳龍、國防部長顧立雄等人,就促進臺日安全保障等議題交換意見;8月20至22日,立憲民主黨黨魁野田佳彥也率領眾議員手塚仁雄、伊藤俊輔等出席在臺北舉行的「凱達格蘭論壇」,並發表專題演講,在接受專訪時指出,臺灣是共享民主、自由、人權和法治等基本價值的重要夥伴,日本對臺灣支持和避免危機事態發生,並無黨派差異。這些都顯示日本的印太安全政策將延續岸田文雄的路線繼續前進,而且將會隨著中國對南海、東海釣魚臺群島海域及臺海的頻繁軍事活動、中俄在日本海域的軍事共同行動威脅日本安全等,強化日本防衛,這是日本任何負責任的政黨執政不可避免要推動的工作,日本未來勢必朝著活化、深化與擴大日本的安全角色方向前進。
三、日本未來的執政聯盟將更重視內政問題在印太安全角色仍有弱化之虞
(一)這次選舉經濟與黑金政治影響大
經濟問題嚴峻,這是世界各國都一樣,美國、歐洲甚至連中國也不例外,都逃不過經濟議題對執政黨的挑戰。自民黨這次選舉會失敗,是和人民已經受不了物價持續上漲的生活壓力密切相關;加上安倍派系的政治獻金記載不實的弊端,所造成的,在經濟情勢嚴峻下,石破茂將黑金問題直接交由人民透過改選眾議院做決定;在野黨選舉活動中,加大宣傳黑金政治弊端,在面臨全球性經濟通膨情況下,選民是會更關注政治人物是否清廉,這是此次選舉勝負關鍵。日本經濟巨頭「經濟同友會」代表新浪剛史、「經團連」會長十倉雅和也都表示同樣看法,他們都希望未來政府能夠構建穩定的政治體系,推進政治改革。
(二)美國總統選舉結果衝擊未來民主同盟合作
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美新任總統,其在4年前第一次執政時,給各國領袖的印象是不易合作,他把與美國軍事合作的同盟關係「商業化」,強調有美軍駐守的國家必須負擔更高防衛經費,特別是北約,要求成員國大幅提高。北約成員國雖然已經改進,但這樣的批評會讓同盟國合作受到傷害,也會影響印太地區民主國家的合作意願,甚至將使得其他貧窮國家不願與美國合作,更會助長日本人民不願對地區安全穩定付出更高防衛費的念頭,弱化民主同盟對抗中國軍事擴張威脅的力量。川普當選總統,根據他以前擔任總統的經驗,會讓包括日本在內同盟國家懷疑合作是否能夠持續。
四、臺灣與日本持續合作捍衛印太地區和平穩定不會變
近期賴清德總統已闡明兩岸實際關係,中國不可能是中華民國祖國。臺灣人民不要再在「一個中國」議題模糊地爭論,無助於兩岸和平發展。其實,就像這次日本眾議院選舉,不論是哪個政黨贏,民主政治運作不會改變;臺灣捍衛民主的決心,也不因哪個政黨執政而有所改變,臺灣願意和日本選舉後新政府持續合作,捍衛印太地區和平穩定,不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