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47任總統川普自從回歸後,其一系列的言論與作法引發了廣泛討論。
(圖片來源:https://www.flickr.com/photos/whitehouse/54348626750/)
川普能找到全球化的次佳解嗎?
張建一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
美國第47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自從回歸後,一系列的發言與作法讓人覺得他言詞挑釁、作法霸道、甚至是瘋了。川普對中國另加徵20%關稅就算了,但對其長期盟友包括加拿大、墨西哥亦課徵25%關稅,未來包括鋼鐵、鋁,甚至半導體、藥品與汽車都可能被課以高關稅以保護美國的產業;或者藉此逼迫這些在美國以外地區生產而出口到美國的企業到美國生產,以重建美國的製造業。雖然很多重量級經濟學家認為川普的舉動完全違反全球化的比較利益原則,進而重傷全球經濟與造成通膨,但川普認為他的作法才能解決美國的毒品、非法移民、復興美國的製造業、減少貿易順差及財政赤字。
事實上,川普總統不得不瘋,為了處理美國累積已久的內部問題,特別是嚴重的財政貿易雙赤字所可能危及的美元地位,而川普認為美國的雙赤字很多是為了協助其他國家而非完全由美國造成的;另外,美國對外為防止中國這個想要獨霸全球的騙子,川普不得不逼自己變成瘋子,先透過施壓盟友與夥伴,爾後進行談判,將盟友及夥伴與美國真正牢固地綁在一起以共同對抗中國。也難怪有人戲稱現在的地緣政治就是瘋子與騙子的大對決。無論結局如何,未來全世界將有重大變局。
經濟學的次佳理論
事實上,川普的作法似乎可以用經濟學的次佳理論來解釋。次佳理論(second best theory)是由經濟學家利普西(R. G. Lipsey)和蘭卡斯特(K. Lancaster)於1956年提出,其核心觀點是:當經濟體系中某一個最佳條件(如完全競爭或柏拉圖最適境界)無法滿足時,其他最佳條件的維持可能無法提高效率,甚至可能降低社會福利。
在經濟學中,「柏拉圖最適境界」(Pareto optimality)指的是資源配置達到最有效的狀態,任何改變都無法讓某個人變得更好而不讓另一個人變得更壞。傳統經濟學認為,只要市場沒有被扭曲的情況下,自由市場不需要政府的干預就能實現最佳狀態(first best)。但次佳理論指出:如果市場中已經存在某種扭曲(如壟斷、關稅、外部性)且無法消除,那麼其他條件即使滿足柏拉圖最適境界,整體經濟也未必達到最好的結果。簡單來說,有時刻意製造「第二次扭曲」反而可能提升社會福利。例如:古典經濟學認為自由貿易是最好的,市場關稅應該降到零。但如果某國存在市場失靈(如國內產業尚未成熟、外部不公平補貼造成市場壟斷),取消關稅反而可能導致本國產業無法競爭,長期經濟發展受損。這時,適度的保護性關稅可能是「次佳」選擇,有助於發展本土產業,帶來更高的總體福利。次佳理論的政策意涵就是當市場失靈時,不一定要完全自由化:自由市場並非在所有條件下都是最佳解,適當的政府干預可能提高效率。也就是說次佳理論挑戰了「市場自由化總是最佳」的觀點。它指出在現實世界中,當理想狀態無法達成時,應考慮次佳選擇,而非盲目追求單一最佳條件。這對政府決策、產業政策與國際經濟戰略都具有重要啟發。
如果我們將全世界想像是一個國家,本來這個國家是希望透過市場自由化使資源生產與分配做最有效率的配置,同時也使國家的社會福利最大。但如果這個國家出現有如中國這種大量補貼某些產業而造成市場失靈的公司,則這個國家的社會福利便無法極大化。就事實而言,也就是說過去大家想要的真正理想全球化被中國所扭曲,造成很多無論是開發中國家或是像歐美日這些先進國家的產業與人民福利都受到很大的負面衝擊。根據前面的次佳理論,川普的再次回歸就是要「扭曲」過去中國對全球化造成的扭曲。而川普現在很多的作法被別人當成是瘋子,可能就是因為他的作法在多數人的眼中是在「扭曲」全球經濟。
美國的價值是維護全球的民主
即使我們嘗試以次佳理論來「合理化」川普的作法,但以俄烏戰爭為例,就生意人的川普而言,美歐的持續軍事援助雖能讓烏克蘭持續與俄羅斯打下去,但川普認為這是沒有效率、是資源的浪費。川普說:「我不是站在普丁那一方,任何一方都不是,我是站在美國這一邊,也是為了全世界都好,我站在世界這一邊。我想解決這件事。」即使川普想要避免俄烏戰爭一直持續下去,但川普這次與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的會面的結果不得不令人擔心川普的舉動將對全球民主和美國價值觀構成威脅。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遺孀安倍昭惠在2月21日出席臺北哈利法克斯國際安全論壇發表演說時指出,雖然川普時常言詞挑釁但本性熱愛和平又善良。我們期待川普想要「扭曲」過去中國對全球造成的扭曲以找到次佳解的同時,不要忘了美國重要價值之一是維護全球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