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曾偉峯(Wei-Feng Tzeng)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 許菁芸(June Hsu) 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副教授
  • 馬準威(Chun-wei Ma)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
Published 2025/08/29

遠景基金會季刊第26卷第3期

依法治國與依法維穩:中共藉全國人大
立法實現安全化的模式與趨勢

曾偉峯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摘 要

 自2013 年以降,中共為因應國內外變局,強化其對國家安全之 重視與掌控,此趨勢尤其在2017 年十九大之後更趨明顯。本文探討 此強調國家安全的趨勢,如何表現在中共透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 國人大)立法工作進行立法「安全化」的現象上。透過蒐整並分析全 國人大的立法相關資料,本文發現,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法律涵蓋 越來越多國家安全相關法律,立法過程越來越集中獨斷,朝向由少數 菁英掌握的委員長會議主導立法;再者,比較習時期與前任領導人之 全國人大通過的法案,可以觀察到習時期全國人大對國家安全之重視 大幅提升,此體現在通過法律中納入「國家安全」與「安全」詞彙者 大幅增加,就法規條文逐條檢視,亦可發現條文中提到「國家安全」 與「安全」次數也不成比例地提升;此外,就立法類型觀之,習時期 不僅重視政治管理的法規,同時也將「安全化」外溢到非國安領域的 立法。這樣的趨勢可從法條中「國家安全」的文字共現網絡的發散程 度窺知一二,此亦隱含著中國全國人大立法工作逐漸朝向「依法護 黨」的角色轉變。換言之,全國人大作為攏絡菁英及推進民主化的功 能必將大幅減小。究其理論意涵,全國人大安全化立法的案例,顯示 了威權國家將議題「安全化」的過程中,政治制度在確保威權韌性及 鞏固統治的作用將大幅弱化,反而會導致政權更加不安全。 

關鍵詞:中共、全國人大、安全化、立法工作、威權韌性


俄烏戰爭爆發的緣起、發展與進程:
雙重安全困境的詮釋

許菁芸
(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副教授)

摘 要


 2022 年2 月24 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以「去軍事化、去納粹化」 為由,派遣俄軍進入烏克蘭領土,自那時起雙方衝突即進入全面戰 爭,並迅速發展為二戰以來歐洲規模最大的軍事衝突,戰事至今邁入 第四年,俄烏仍在烏克蘭境內與烏東地區交戰,烏克蘭領土、建設與 人民受到相當程度的重創,大量難民移往歐洲各地。儘管各國領袖已 為俄烏雙方進行斡旋,衝突雙方亦經歷幾輪談判,但仍未見停火的共 識,直至川普於2024 年11 月5 日的總統大選中獲勝,重返白宮開啟 了「川普2.0」時代,並積極協調俄烏停戰。本文以安全困境理論與 螺旋模式分析,聚焦於2022 年俄烏戰事開打至今,相關物質和心理 調節因素探討。可以發現,導致北約、俄羅斯、烏克蘭安全困境的根 本原因,是雙方往往採取自認為增加安全的措施,雖然是無意圖的, 例如積累不必要的進攻性能力,但結果卻適得其反:更多的力量帶來 更少的安全。 

關鍵詞:俄烏戰爭、安全困境、螺旋模型、北約、烏克蘭
 

「俄烏戰爭」以來「俄朝中抗美同盟」
形成之可能性評估:「危險同盟」的觀點

馬準威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

摘 要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國際社會對俄羅斯制裁嚴厲,令其結盟行為 發生巨大變化,俄羅斯分別尋求深化與中國及北韓的「夥伴關係」。 朝中原存有的《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是共同防禦條約,加上 2024 年6 月俄朝新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約定一方受他 國侵略,另一方需提供援助。外界始憂慮,一個以抗美為目的的「俄 朝中同盟」儼然成形。然本文運用「危險同盟」理論的同盟「內部管 理」與「外部抗衡」概念,重新分析俄朝中三組雙邊關係後發現,俄 中是「抗衡—避險同盟」、朝中是「抗衡—籠絡同盟」、俄朝是「抗 衡—抗衡同盟」。基於三組雙邊關係的同盟性質各異,將使彼此在同 盟承諾與凝聚力上產生落差,致三方同盟直接對接困難,使俄朝中抗 美同盟成形可能性低。 

關鍵詞:危險同盟、俄烏戰爭、俄朝中關係、抗衡扈從、避險籠絡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