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Published 2020/12/04

本會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安學院院長Rory Medcalf舉辦新書「印太競逐」座談會紀要

一、會議要點

(一)「中等強國」在印太競逐論述形成中之要角

1.      印尼及越南極具發展潛力不應低估:即使許多人認為東協在軍事或經濟方面似非有效之行為者,然印尼、越南為首之東協國家所建立之區域外交機制實已成為區域穩定與合作之重要成分;另值注意者,個別東協國家如印尼及越南如印度一樣極具潛力,故值關注未來印尼及越南將如何發展自身能力及與他國形成雙邊夥伴,尤其中方及外界均不應小覷印尼之成長前景及民族主義。

2.      印度盼與東協共同制衡中國經濟崛起:印度遭逢內政動盪與疫情肆虐,惟面對中印邊境衝突影響,新德里盼得以偕印尼及越南等東協國家,共同制定長期戰略抗衡中國;而面對北京近年之積極擴張及政治外宣,中等強國應加強彼此之協調及合作,並採取更具建設性作為與美交往。

3.      日本積極提升與印太區域國家關係:日本2006年即提出「自由繁榮之弧」倡議,成為其後發展「印太」構想之基礎,且日本亦致力重啟「四方安全對話」(QUAD)、協助東南亞建設及與非洲就法治、自由航行及經濟發展合作,卻不如中國在援助他國時帶有戰略意圖並可能對該等國家產生影響,顯示日本係印太區域一積極且關鍵之國家。

4.      南韓未來料將成為印太戰略之積極參與者:儘管南韓目前並非「印太戰略」之積極參與者,惟南韓之能源及經濟安全相當依賴印度洋航道,且程度更勝中國及日本;南韓已計畫擴張「藍水海軍」(Blue Water Navy)軍事力量,以確保自身在印太區域之經貿地位,未來將可預見南韓更加積極參與印太事務,惟首爾須加強改善與日本之關係。

5.      俄關注來自西方之挑戰,不會轉向競逐印太:儘管中俄近年試圖展現聯盟關係,然根本問題在於中俄願為對方承擔多少風險,及俄國是否會轉變其關注焦點,由應對其在西方(北約東擴)之挑戰轉向印太,判俄不會成為印太強權;甚者,中俄關係間之不信任問題可能再次浮現,此由俄國向印、越及印尼軍售可見一斑。

(二)澳國與「中等強國」在美中強權競爭下扮演之角色

1.      印太區域為「多極體系」,中國將難利用雙邊途徑處理安全及外交爭端:印太區域發展朝向「多極體系」,故隨中國影響力從太平洋延伸至印度洋,中國在印太區域之崛起將係印太區域國家之共同挑戰,印太區域國家可運用「多極體系」(multipolarity)合作,因應中國權力及影響力擴張,使中國不易利用雙邊途徑處理安全議題與外交爭議。

2.      澳等「中等強國」具戰略自主性,更強調外交途徑及包容性:鑑於美國窘於國內局勢動盪與川普執政損害民主價值,澳大利亞等「中等強國」不須受制於美中競爭,而應發展自身之印太戰略,藉由強調外交手段及包容性觀點,持續建立自身之主動權及加強團結,採取競爭而不對抗之政策,避免陷入美中競逐之泥淖。

3.      印太區域國家結盟因應中國軍事部署與「論述競爭」:中國在印太區域帶來之戰略競爭包含軍事擴張、海軍現代化與能力提升、及斥巨資發動大規模「論述競爭」(narrative contest)消弭對北京質疑,塑造中國必崛起、中國崛起過程和平、擋中崛起者必遭懲罰等政治大外宣;面對中國帶來之多重戰略競爭挑戰,印太運用各國「四方安全對話」、海軍部署、自由航行及科技發展等,將可限制中國擴張。

4.      各國應否定中方印太勢力擴張與帶路倡議之保證:中國印太區域擴張行為蘊含準帝國主義及準殖民主義特徵,儘管過去威權體系迅速殞落之歷史不斷上演,中方仍未意識快速強行擴張之風險,故未來10年內,各國應就中方印太勢力擴張與帶路倡議之誠信持懷疑態度,美方則須協助區域國家不受中國崛起侵害;惟其中風險在於,中國領導人之決策可能未必基於可靠之風險評估。

(三)印太區域國家與臺關係之發展動向

1.      「新南向政策」具印太戰略意涵,需印太合作維持繁榮與穩定:蔡總統之治國術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明智地了解到臺灣在印太地區有其利益,而「新南向政策」即體現此認識;而臺灣與其他國家所面對的一項挑戰正是,如何理解臺灣面對之安全挑戰及如何一同確保穩定及保護區域經濟、以規則為基礎之秩序及民主社會共享之價值與認同。

2.      「四方安全對話」將成重要協調機制:由美、日、印、澳共組之「四方安全對話」運作良好,儘管四國間並未正式結盟,然隨著信任程度提升,QUAD將成為重要之協調機制,且判區內或區外(如歐盟)個別國家將更傾向與QUAD合作。

3.       可能出現「美國Plus」模式之次區域海洋防衛合作:有關在印太區域內不同海域之防衛合作分工安排,判可能以「美國Plus」(American Plus)之模式出現,如美與印度合作應處印度洋特定區域,澳洲與印度合作負責印度洋特定區域及美、日、澳等都可形成各種合作以負責不同的次區域;而南海和平狀態則屬各國間集體責任(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至於維持臺海現狀穩定則攸關廣泛區域經濟利益,故各國有合理性理由對臺海議題採更強勢態度,尤其現世界已來到轉折點,變得更為知曉臺灣之地位。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